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电商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电商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说农民几十年都在生产过剩的农产品,所以很难挣钱,您同意吗?
农民对国家发展作出巨大贡献。50年代我们学苏联老大哥,实行工农剪刀差,农产品价格低廉,而且农民要缴公粮,还必须卖所谓余粮,工业品价格则很高,农民作出牺牲,支援国家重工业。现在虽然国家补贴农业,但化肥农药价格高,又不能提高农产品价格,所以说农民的贡献是巨大的!
我不赞成这个说法。
首先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并没有过剩。从我国大宗的进口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现象看,农民生产的东西并没有过剩,而是不够用。农民难以挣钱的原因大致有三种。
一、农业种植和管理的问题。做农业要想获得利润,就必须科学种田,适量恰当地利用土地,科学施肥,科学管理不但使农作物高产,还要把投入控制到性价比最高。不要盲目投入,也不要一味地节省不敢投资。要把产品做到精致,提高农业收入。
二、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我们农民往往遇到这种情况,农业丰收了,农产品价格却下降了,多数农户把东西都卖出去了,价格则上去了。如果我们的销售渠道不再把控在一些垄断者手里,开拓更多的销售渠道,让农民能够有更多的销售空间,农民也可以在价格上增加一些收入。
三、自然灾害问题。做农业有靠天吃饭的感觉,如果遇到灾年,农作物就会减产,甚至绝收。如果碰上恶劣天气,农民就会减少收入,甚至破产。
因此,农民种庄稼挣钱少不挣钱也是事实,没有必要去怀疑。
农民几十年都在生产过剩的农产品吗?农民都生产了哪些农产品?
农民是种地的,地里产的最多的是粮食。我国有十四亿人口,每人每日消耗一斤粮就是十四亿斤,多么庞大的数字啊!也许有人认为我一天吃不了一斤,但你吃的肉蛋奶是饲养的畜禽提供的,同样是靠粮食换来的。甚至我们随意抛弃的厨余垃圾,那些倒掉的剩饭剩菜也都是农民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保证十四亿人口的粮食安全,中国的农民功不可没,没有农民的辛劳付出,我国的摆脱不了粮食供应上被外国人卡脖子的状况。
中国农民保障了菜篮子装着的蔬菜、水果、肉蛋奶油的供应,保障了农贸市场的正常供求,有剩余的农产品吗?没有。一粥一饭当思來之不易,节约用粮就是对农民的劳动成果的重视,是对农民的尊重。以为市场供应充足了,农民就是在生产剩余的农作物,这样的认识既幼稚而且片面。
诚然,农产品稀缺,肯定是能提髙产品价格,物以稀为贵是市场运行的规律,但人民需要的是物质的丰富和市场的繁荣,如果有钱买不到需要的生活的必需品,农作物价格的上涨还有意义吗?回想六十年代,那时我国是***经济,全都凭票供应,结婚做几套行李都得从亲朋好友那里凑集布票、棉票,线票,那叫匮乏,苦曰子不堪回首。如果那种状况放到今天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市场混乱,经济萧条,违背市场运行规律,带给农民的只能是灾难。
农民收入低,无外乎几个原因;
1.耕地少,少的地方人均几分地,多的地方也就几亩地。单靠有数的几亩承包地是无法满足曰益提高的生活需求的。
2.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要取得好收成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基础农业设施的完善。但我国平原地区少于丘陵山区。在山区,地理环境差,士地零散,耕作手段滞后,粮食产量偏低,农业收入微薄。
3.粮价偏低,生产资料髙位运行。粮食生产受制约的因素很多,尤其价格低,投入大,灾害频发,农民种粮的利润空间小,收入偏低。
我国农产品不存在过剩的情况。的确有很多农民跟风种植,造成产需不平衡的情况,出现产品滞销,但这毕竟是个别地区、个别产品,往往是由交通不便,信息不活,销售渠道不畅造成的,与产品过剩并无大关系。试想一下,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农产品过剩该有多大的产量才能出现?
题主的问题,显然是站不住脚,经不起检验的偏颇之问,大概连自己也不会接受的。所以有此一问大有明知之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电商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电商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