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产养殖管理 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水产养殖管理 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产养殖归哪个部门管理?
这要看这家水产养殖单位的注册情况,如果是国企,管理单位是当地国资委;股份公司或个体工商户,管理单位是当地的工商局。当地的海洋与渔业局属于业务指导和服务部门,并不是管理部门。现在***部门要求就是为企业服务,则有些地方成立协会或商会、合作社等社会民间组织名义上行使行业的管理工作,但并不到位。
搞水产养殖,想管理好水质,有什么好办法?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是养殖成功关键因素之一,水环境就是养殖对象生存的环境,如生存环境不好,很难有好的收成!所以搞好养殖水环境,要从基础工作做起!
养殖前的准备工作,就关系到将来养殖水质好坏,所以清塘杀杂消毒工作是第一步,进水仍要消毒解毒,在养殖过程中经常改底增大增氧力度,使用有益菌进行调水,加新鲜水使养殖塘中的自然藻类多样化,做到水质肥活嫩爽,尽量给养殖对象营造好的环境,使之健康生长,达高产稳产的目的
养殖管理水质当然有好办法,建议使用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效果比较显著。
养鱼先养水,池塘水质保持良好状态,养殖产品不易发病、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才能保证较高的养殖产量,也才能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
养殖中经常出现水质恶化,特别是高密度养殖的池塘,养殖户通常***用化学药物进行改底和调节,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其副作用大,而且破坏养殖水体藻类平衡,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处理后短时间又出现恶化现象。有些养殖户通过大量换水改善水质,但大量取水开支也不小,而且很多养殖户没有短时间大量换水的条件,何况现在环保力度加强,也不允许大量尾水外排。
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用微生物调节和维护水质,可以使养殖水体长期保持良好状态,不容易出现水质恶化现象,而且维护成本非常低,具有安全、高效、低成本的特点,有经验的养殖户受益非浅。水产养殖中,长期使用的微生物可以较好保持养殖水体藻类平衡,保持水体肥、活、嫩、爽,避免水质恶化和滋生蓝藻,这些微生物主要是: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乳酸菌。
光合细菌以光作为能源、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氨等作为供氢体兼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光合细菌,能够快速降解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调节pH 值;有效分解水中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可促进有益藻类的繁殖生长,维持藻相平衡,防止有害藻类过度繁殖;有利于养殖品的消化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其健康生长。
芽孢杆菌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和抗生素,使用它们能解决池底部积累的大量残余饵料、排泄废物、动植物残体以及有害气体(氨、硫化氢等),使之先分解为小分子(多肽、高级脂肪酸等),然后分解为更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低级脂肪酸、单糖、环烃等),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硫酸盐等,使水体中的氨氮与亚硝酸氮、硫化物浓度降低,从而有效改善水质。促进硅藻、绿藻等优良单胞藻类生长,抑制蓝藻生长,营造适宜的养殖水质,改善水质因子,从而使养殖水体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有经验的养殖户,一般***用这样的方法:每个月泼洒2-3次光合细菌、2次芽孢杆菌、一次乳酸菌,就可以很好调节和维护养殖水质。
“养水”其实就是去做平衡,将池塘内的生态控制在一个稳态的平衡中,这水也就适合养鱼了。
为什么说是“稳态平衡”呢,因为有些生命的、非生命的物质是不能完全被消除的,而且它们还要参与到这个稳态平衡中去。
就比如氮元素,施肥、粪便、动植物尸体等都会产生氨氮,是无可避免不能被消除的。但是,经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作用,又转化为可以被利用的含氮物质。其他的还有蓝藻,参与光合
所以,养水工作其实就是减少有害物质,投入有益物质,这些物质就包括生命的和非生命的。怎么做呢:
1、冬季清淤晒塘。
2、适时加水进水,这是最简单,又没有成本的调水方式。
3、合理混养。利用鱼类食性,搭配养殖,起到“养鱼净水”的目的。
4、改良底质。底质恶化是池塘水质变坏的重要原因,要适时改底,改底最好用微生态制剂。
5、合理投饵。欲速不达,一定要定量投喂,残饵多了水质也容易变坏。
6、肥水。水体瘦了可以用生物肥及时追肥,太肥了要注入新水降低肥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产养殖管理 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产养殖管理 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