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生姜种植管理技术 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生姜种植管理技术 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进行生姜的栽培与管理?
生姜是姜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新鲜根茎。品种有尉丰生姜,山东昌邑面姜、青州竹根姜,山农一号生姜,青州小黄姜。
生姜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主产于四川 广东 山东,陕西等地。
山东就说我们莱芜姜,莱芜生姜,个大皮薄,丝少肉细,色泽鲜艳,辣味浓美,营养丰富,耐储藏。还有很多药用价值。
生姜生长周期长,产量高,因此需要大量的肥料,由于根系不发达,根的数量少,分布浅,需要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姜田要深耕。给生姜创造一个疏松肥沃的环境。
姜地整平后,拨沟,沟宽在65—70厘米左右,深度在35厘米左右,将姜种在沟中,姜芽要向一个方向,有利于出芽一致,土壤用于做培土,因为培土高根茎会长出脂肪,产量高,长。
二施肥生姜生长周期长,需肥料大,生姜生长过程中,根茎逐渐增大,需要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等各种矿物质养分。想要生姜高产就进行分阶段追肥,已满足生姜生长的需要。
1施肥时间不论***用何种栽培方式,生姜有两个较大侧枝第三个出现时就开始破膜,在生姜一侧开小沟追小肥,这次是以氮肥为主提提苗,出现大量的枝干和叶片也增加后就是地下根茎扩大的时候了,这时的生姜就大量的养分累积形成产品器官,对肥水的需求较大。这时为了生姜高产,应增肥。此时称三杈肥或转折肥。这时候加大肥对生姜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三到立秋前后拔掉遮阳网,开始大培土阶段,这时的生姜需肥料就更大了,每亩地用硫酸钾复合肥50kg,距离植物基部约25厘米处,沟施并盖土,当地下根茎膨大时,再追施10—15kg尿素和15—20kg硫酸钾。
生姜对病虫害要做到提前预防,不要等到发现有虫子了才去打药。生姜不抗旱,在生长时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夏季高温期要及时浇水降温,浇水要早上或是下午,下雨时要把田间积水排除,减少姜温病,烂脖子病发生。(大家都看看我家今年的生姜就在大培土后期出现了病害。)我家在今年收货生姜后对土地用棉隆杀菌剂已熏蒸处理了,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
.
(一)栽培制度及季节:生姜可以净种,也可间套种,龙庆黄姜一般在清明前后,蚕桑树地里播种。
间套种可利用高杆搭架作物如瓜、豆架下种植,也可以在包谷行间间作,起到遮阴作用。
(二)选地,整地及施肥:姜忌连作,愚好与水稻、葱蒜类及瓜、豆类作物轮作,并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姜畏强光,应选适当阴蔽的地方栽种。姜生长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每亩农肥不少于3000千克,并施人硫酸钾20千克或复合肥30千克作底肥,以充分满足姜对营养的需求,畦面一般作成高畦。
(三)选种,播种:播种前要精选姜种,剔除霉变,腐烂,干瘪的病弱姜块。种姜要选择50~100克有1~2个壮芽的姜块为好,太大的姜块也可播种但需种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开,但伤口应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后再播。播种前最好用药剂浸种催芽,方法将种姜摊开晾晒1~2天然后用1:l:120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然后将种姜捞出后,用潮砂子将其层层堆码好用薄膜覆盖,厚度约30~40厘米,使温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报据芽子的大小、强弱分级播种。每亩用种量300~500千克。
一般排姜多用打沟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12厘米。打塘播可按株行距33厘米,塘深7~8厘米。
沟、塘打好后,将姜种斜放,芽朝一个方向排列,排好后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土杂肥覆盖,厚度6~8厘米,肥上再盖少量土壤即可。
(四)田间管理:姜排好后如土壤湿润不需浇水即可出苗,如果土壤干燥应浇一次水,但不宜过多,出苗后视土壤墒情及植株长相适时浇灌,高温期应提倡早浇,晚浇,雨季要注意排涝。
姜在生长期中要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及迫肥培土工作,当苗高15厘米左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追肥以人粪尿为主,培土3厘米。随着分蘖的增加,每出一苗再迫一次肥培一次土,培土厚度以不埋没苗尖为度,总汁培土3~4次,使原来的种植沟变成埂。培土可以抑制过多的分蘖,使姜块肥大。
姜怕强光,可在行间套种包谷或上架豆类,也可搭荫棚或插树枝、蒿杆遮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生姜种植管理技术 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生姜种植管理技术 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