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扩大养殖规模脱贫致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扩大养殖规模脱贫致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英德市西牛镇西北部的花田片区是如何从“贫困村”变致富村,它靠养殖什么摘掉“贫困帽”?
花田片区位于英德市西牛镇西北部,距离镇区7公里。2015年全村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90元,是英德市新时期精准扶贫78个相对贫困村之一。
水蛭俗称蚂蝗,对于许多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来说这种吸人血的小东西是一个可怕的恶梦。近年来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英德市西牛镇花田片区驻村扶贫工作队,紧抓市场需求,开荒地养水蛭,将吸血的蚂蝗打造成为贫困户“造血”扶贫的产业。水蛭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因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现如今每公斤干水蛭市场售价达到900元以上,每亩水塘收益可达3万块,被誉为“软黄金”和“水中人参”。
村里水蛭养殖区的三个池塘并排而列,每个池塘各有分工。第一个池塘专门用来养田螺,给养殖的水蛭提供美味食物,中间一个用来育水蛭种苗,最里面的一个才是水蛭养殖塘。水蛭养殖池塘***都被铁纱网围了起来,防止其他动物“误闯”。池塘里放满了网箱,段周伟介绍,水蛭通过网箱来养殖,每个网箱里养殖水蛭的数量大概在5000到10000条,整个池塘里安放了100个网箱,整体数量在50万条以上。每年可以养殖两批。养殖的水蛭将由制药厂来定点收购。等养殖技术成熟后,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村民加入,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用扶贫产业项目来发展村经济,提升贫困户收入,将为贫困户脱贫带来长效保障。
2019年还能圈地搞养殖脱贫吗?
这个看地方的规定吧,以前我们这里有很多圈地养龙虾的,还有养殖家禽的。可就在今年我们阜阳这里的养鸡场和养猪场都被强制关闭了,去年国家还给这些养殖户补助,今年他们就被关闭拆除了。感觉很奇怪,说是污染环境,养殖场一般都在荒地,远离居住的地方,还是圈养的,也有化粪池,也没有在水源地,都好多年了。现在村里都有很多地荒在那里了,我们这有个熟人***包地养龙虾,地都圈好了,结果被通知我们这里的地不准饲养龙虾了……讲是什么保护区,也是一脸懵的把地退了
2019年还能圈地搞养殖脱贫吗?回答是肯定的。国家从2019年起对耕地面积实行征收农业税,不是说不让农民合理利用土地增收新途径,只要是充分发挥土地效应,农民的收入增加,相信国家的政策不会受限的。现在农村就是急于找致富新途径,除了耕地可以发展产业外,可农村还有广阔的山地***,山上再造大有潜力可挖,应该说农村致富路千万条——
圈地搞养殖,一看就是想大搞。
除了政策外,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自己有经验吗?
没有经验,千万三思后行。
2.自己有足够的资金吗?
3.销售能力如何?
如果自己有销售能力,能快速变现,一切都不是问题,至少能把货卖出去。现在做农产品的,很多销售是弱项。
4.所养殖的动物,稀缺吗?
疫情严重还能扩建养殖场吗?
大家好,我是村支书阿宝,我认为疫情严重与否和你能否扩建养殖场没有必然的联系。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是否扩建你的养殖场。
1.你的市场份额够不够大,你的产品是否已经到了供不应求的位置了?我2011年回到农村发展养林下香猪,经过几年的发展,我积累了一批稳定的客户,所以我在2015年左右开始扩建我的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建议以“稳”为主;
2.技术到家了吗?我养香猪这么些年,大大小小的问题总碰到过,可以说也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管理技术,只是没能躲过非洲猪瘟这场浩劫(呵呵😊);
3.资金实力还有心理抗压能力足够强大了吗?在遇到短期问题的时候能坚持熬过去度过难关,万一像我一样最后遇到不可抗拒的风险导致失败,跌倒了还能不能重新开始?
4.现在是特殊时期,如果疫情变得严重维持一段时间,那么理论上是会影响农副产品的消费力的,坏的方面:到时候会不会滞销?滞销了怎么办?好的方面:现在扩建,从栏舍建好扩大养殖到养殖出栏,估计你最少也得花个大半年时间,到时国内疫情按照目前的发展应该是控制下了,人们消费水平恢复过来了,这个时间差刚好可以让你碰上一段好行情。
所以呢,还是得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权衡利弊,如果你的实际情况是机会大于风险的话,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又何妨😜。风险和收益往往都是成正比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注我了解更多村两委和扶贫工作日常,也请多多提建议,让我们的乡村更美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扩大养殖规模脱贫致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扩大养殖规模脱贫致富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