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发展特色养殖多元增收致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发展特色养殖多元增收致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下面是一些基本步骤和策略:
1. ***调查与优势分析:
(1)识别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地理位置等独特优势。
(3)评估当地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2. 政策支持与引导:
(1)***应出台有利于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优惠贷款等。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利、电力等条件。
3. 技术研发与推广:
农村如何大规模实现家庭花卉养殖?为农业增收为农民致富?
大规模花卉养植也是不容易的。一要懂。要有种植管理的知识。二要投入。建大棚,水,肥,保温。三出售。这条最重要。种了大量的花卉,卖给谁,谁要。1***。2机关企事业单位摆放。3节***日广场摆放。4各物业小区日常摆放。
多年来,各单位摆放所需花卉早都有了各自的渠道,新手***去有一定难度。所以要做到产销***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哪个环节出了事都不行。
农村有哪些种养结合的项目?
在农村有哪些种养结合项目?
在农村,种养结合的项目很多,比如稻田里养鱼、虾、鸭,莲藕池里混养泥鳅、黄鳝、鱼,果园里面养鸡等。具体怎么混养,则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市场需求情况来确定。
果园里面养鸡
这是一种在农村最为常见的混养模式,可以创造双重收入。除此之外,果园里面养鸡还具降低成本的作用,获利空间增加,总收益增高。比如,在果园里面养鸡不用专门搭建一个鸡舍,还可以节约饲料成本,投资变小。更为重要的是,果园里的土鸡可以捕食害虫,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果园减少受到虫害的伤害,而果园里空气好,土鸡可以自由活动,很少有病害发生,而且生产出来的鸡肉,抵抗力特别好,而且肉也结实。
在果园里养鸡,单说鸡可以带来的利润。一亩养殖100只土鸡,150天可以上市,成活率按照90%计算,可出售90只,体重在4斤左右,市场销售批发价格15元/斤,单只售价60元,获利30元。90只可以带来2700利润,一年可以养殖2批,一共可以带来5400元利润。加上果园的收益,拿桃子来说,一亩可以获利6000元左右。这样,果园里养殖土鸡的综合效益可以达到11400元。
莲藕池里混养鱼儿
莲藕每年的种植时间是3~4月份,等到5月份之后,根据水温投放鱼苗。可以选择的鱼苗很多,比如鳝鱼、泥鳅、鲫鱼、鲤鱼、鲢鱼等。这里建议投放泥鳅和红鲤鱼,也就是说莲藕混养泥鳅和红鲤鱼。
泥鳅的投放量在1000尾,红鲤鱼是100尾。到了收获季节,莲藕产量6000斤,商品率80%,可出售4800斤,按照1.2元/斤的价格出售,产值可以达到5760元,加上20元/斤的干荷叶、40元/斤的莲子以及泥鳅和红鲤鱼产值。最终一亩的莲藕池可以带来不下1万元的收入,利润不低于5000元。
好了,以上关于在农村有哪些种养结合项目?这个问题,就分享到此,欢迎评论探讨交流。
其实,在农村里,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了,种养相结合才是利益最大化的。而单纯的种植和养殖,经济收益是不够高的。
传统的种养结合项目有哪些呢?过去比较典型的有桑蚕鱼项目。过去,农民们很多人都养蚕,卖蚕丝来贴补家用,现在已经少了。
首先在鱼塘周围种上桑树,桑树叶可以用来养蚕,而蚕粪可以用来喂鱼,而鱼粪在池塘里积累,肥沃了塘泥,然后农民们又把塘泥挖上来种桑树,给桑树提供肥料。
这是一个持续产生经济效益的种养一体化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种养系统里,老百姓们可以通过蚕丝卖钱,通过鱼卖钱,通过桑果卖钱。老百姓们只要投入技术和劳动力,就可以持续有收益了。
为什么这种传统典型的循环种养系统,现在不受欢迎了,甚至现在农村已经很少见到了呢?
主要是因为,这种循环种养模式,特别累人,特别繁琐,产出效益不高。这种繁琐的种养模式,在过去比较流行,主要是因为过去的社会更偏向于自给自足。而现在的社会更偏向于经济社会。
那么,在现代经济社会里,什么样的种养模式比较实用和经济效益更高呢?我觉得简单专业,而又效率高的模式才是首选。简单了说,就是一种一养的结合,会比多种多养的结合,经济效益会高很多。
可能有人会不明白,为何多种多养的种养项目经济收益会不高,明明我多种几种果树,多养几种家禽,市场抗风险能力更高才对。
这主要牵涉的就是精力,规模和技术管理的问题。比如,你承包有50亩地种果树,又在果树下养殖家禽。如果这50亩地,只是种一种果树,那么你只要学习一种果树的种植,管理技术和销售渠道就可以了,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去精益求精。而你分开多种的话,是不容易管理得过来的。而家禽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至于种养结合项目,选什么好呢?这个就要看个人能力,和当地情况了。简单了说,就是自己有能力管理得来,而又有市场,特别卖钱的。
生态农业:盘点几种新型种养结合模式及案例
近年来,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并对农业环保进行重点布局。种养结合是生态农业中一个比较独特的模式,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生态农业模式,近年来各地种养模式纷纷涌现,各种综合种养模式提高了种养效益,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种养结合模式案例。
寸土寸金的北京,如何提升土地产出效益?一栋大棚里,既养鱼又种菜,不影响产量还能节水节肥,如今这样的“混搭”模式已在京郊试点成功,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神奇效果。
在怀柔区杨宋镇太平庄满族村东方尚平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一排排“住”在立体[_a***_]架上的生菜、油菜长势正旺。与普通大棚不同的是,栽培架下面不是土地,而是“回”字形的鱼池,一尾尾肥硕的鲤鱼惬意地在水中游弋。
“大棚就是一个生态圈,养鱼的水精准过滤后,变成了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供给蔬菜;种菜的水经过养分吸收后,又变成适合养鱼的水,鱼帮菜、菜帮鱼,实现和谐互助。”合作社理事长于存平介绍说,“传统循环水养殖,每天补水率达到50%,我们的补水率只有5%左右,而且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经测算,立体栽培模式增加了大棚蔬菜种植面积13.4%,蔬菜年产量可比传统种植模式增加4茬,棚内养鱼年收入也可达1万多元。增收的同时,还大大节省了种菜、养鱼的耗水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云南省洱源县凤羽镇江登村半边天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绿油油的田块间一米多宽的水沟呈“十”字相连,农民忙着往稻田里放鱼苗,水沟则是为了让水火起来,让鱼更容易存活。
半边天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表示,“稻田养鱼种出的大米优质,鱼生态口感好,受市场欢迎,每亩至少增收800多元。”稻田养鱼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鱼和稻谷都是原生态的,深受消费者青睐。
稻田养鱼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绿色环保,稻田的水面给鱼提供了良好生长的环境,而鱼可以吃害虫,排泄物还可为水稻提供天然的有机肥,鱼和水稻形成了一个无公害的生物微循环,是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和保护洱海的一项生态措施。洱源县农业局局长王***表示:“稻田养鱼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通过稻鱼共生模式,农户在示范田块基本不使用化肥农药,对面源污染防控,洱海保护治理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洱源县依托丰富的稻田***,大力推广发展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利用稻鱼共生互利原理,营造良好农业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水稻+龙虾生态种养模式,可以实现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效果。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实现了优势互补,可提升稻米品质和龙虾品质。
近年来,在湖南省南县青树嘴镇、三仙湖镇等地,养殖小龙虾成为脱贫致富的“红火产业”。当地***用“稻虾共养”产业模式,产值由原来的每亩1000元提高到五六千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发展特色养殖多元增收致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发展特色养殖多元增收致富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