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养殖脱贫致富案例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养殖脱贫致富案例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村养殖扶贫项目?
1、养猪
2、养鸡
3、肉羊
养殖肉羊的补贴标准为一年可以繁殖母羊存栏达到250只以上,或可以出栏肉羊在500只以上的,可以申领25-50万的国家补贴。如果是内蒙古养殖牧区的话,补贴需要达到的标准会稍高一些,一般为牧区存栏能繁母羊400只以上,或年出栏肉羊1000只以上,国家补贴25-50万。注意全国范围内养羊补贴政策有所不同,沿海省市区没有养羊补贴
讲一讲你家乡农业扶贫产业有哪些?效果如何?
家乡蔚县是革命老区,也是一个农业大县。2019年脱贫摘帽。农业扶贫产业可以概括为“十金”:
1.金烟叶:蔚县是河北生第一烤烟大县。
2.金杏扁:蔚县是中国仁用杏之乡,全县杏扁面积达60万亩。每年四月,是观赏杏扁花🌸海的最佳时节。
3.金小米:蔚州贡米是中国四大贡米之一。
4.金树花:蔚县旅游***极其丰富,是中国最佳民俗文化旅游城市。打树花是蔚县一张名片。
5.金剪刀:蔚县剪纸是世界非遗,是中国剪纸艺术之乡,号称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
7.金猪仔:养殖业在农民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8.金药材:药材是蔚县农业的传统产业,名气很大。
9.金杂粮:杂粮品种全,品质好,尤以吉家庄杂粮市场最为著名。
发展重点,一是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建设一批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二是加大山区、塬区和丘陵区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川地、缓坡地基本口粮建设水平,大力改善农业机械作业条件;三是依托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和深加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四是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马铃薯、果蔬、中药材、畜产品等集散中心、专业交易市场和跨区域加工配送中心。产业扶贫必须基于区域的***禀赋特征,不能盲目照抄照搬,更不能强行移植。首先,要处理好贫困农户的能力提升与区域***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要考虑其人力***状况,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其次,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的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优势,提高区域优势***的价值增值空间,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产业附加值。第三,要力戒一哄而上形成的产业结构同质化,要在市场的细分上下功夫,避免到头来不仅不能内植发展动力,反而成为脱贫负担。
在我们乡:花椒,大红袍和狗屎椒。
这个东西就是叫人哭笑不得,它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乡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采摘季节也就不超过两个月,价格好一点(70元到80元一斤)多的人家可能有1000斤,就是7、8万的收入,
但是***摘季节就在炎夏,而且花椒上的刺,真叫人疼啊,技术不好的人,一摸一个准,手指头都给扎成筛子眼,再加上花椒的油浸入伤口,疼的叫妈!
时不时还要飞溅到眼睛里,
这几年乡***,不断申请一些项目,花椒苗每年国家都会发一些,加上相比于种地人更愿意花椒收入,现在地都几乎种满了花椒
我的家乡坐标: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扶贫产业主要是两大类:蔬菜和果品。
我的家乡是农耕大县,原来主要种植玉米,产量虽然高,可收购价格却一降再降,导致农民收入低,一直在贫困县上挣扎,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国家扶贫政策,县里推行“两个不设上限”的政策:扶持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不设上限、补贴资金不设上限。鼓励村民建设蔬菜大棚,成立合作社,施行一社一种菜政策,即一个专业合作社村民只能种植一种蔬菜,我们村就是西红柿村,近邻的村有圆茄合作社、韭菜合作社、黄瓜合作社等,县上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棚区,农户每建一延长米的日光温室,县里给补贴180元,贫困户建大棚,最高还能再给予180元的补贴。
合作社对社员实行五统一管理:统一购买种苗、统一安排茬口、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_a***_]。如今,全镇已建成番茄交易批发市场1处、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8家,引领当地番茄产业发展。 镇里2.6万亩大棚全都种的硬果番茄,年产番茄8.5万吨,实现产值4.25亿元,一跃成为自治区第一番茄种植大镇,村民通过种植西红柿,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走上了致富路。
一个蔬菜大棚一年产两茬西红柿,三亩多地的一个棚,一般产西红柿7万斤,冬季这茬一般都卖的贵,最贵的时候收购价5元左右,夏季这茬就比较便宜,一般能卖到1元左右,保守估算,一个棚一年纯挣8万元,村里现在好多人家都在翻盖房屋,还有的村民给孩子在城里买了楼房。能干的村民都盖两三个大棚种西红柿,如果有机会,你来我们村看看,那小日子过的,真叫个滋润!
党的扶贫政策好,县里、村里执行得力,疫情期间,各地封村封路,村里的西红柿销售受到了影响,县里村里得知情况后,马上协调疫情不那么严重的省份,来村里收西红柿,县领导亲自坐镇调度,安排车辆外运,一点儿没耽误西红柿销售,村民都很感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殖脱贫致富案例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殖脱贫致富案例分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