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脱贫致富养殖模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脱贫致富养殖模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农村你见到最成功的种养殖生态链模式是怎样的?好在哪里?
绝大多数农户不是从事单一的种植,就是从事单一的养殖。种养殖一体化生态链模式在农村极其少有。一方面是缺少资金和场地;另一方面主要还是缺乏技术。
我在农村见过一农户,家里养了一百多头猪,又承包了村上一百多亩水塘和二十多亩高岗田地。他在水塘内放养了各类鱼苗;高岗地一部分种玉米,一部分种山芋。每天,他都将一部分新鲜猪粪投入鱼塘以作鱼饲料,多余的猪粪拉到高岗地堆积存放,让其发酵腐烂,成为天然的有机肥料,然后用这肥料种殖玉米和山芋。在玉米快要成熟还处在青绿阶段,请来收割机连杆带叶、穗全部收获,粉粹后埋入地窖作为猪的青贮饲料。山芋成熟时,先将其滕蔓粉碎,留一部分直接喂猪,另一部分也作青贮饲料;起回家的山芋,大的、好的卖给别人,小的、难看的放在家里直接喂猪。
他自已算过一笔帐,每年购买猪、鱼饲料所花的钱,除去地租、塘租和请人工费,一年要结省好几万元。而且,养的猪和鱼长得快、长得好,售卖时销路非常好、价格高,连山芋都是抢手货。他和家里人非常忙碌,很少有闲瑕的时候,甚是辛苦。
至于每年的收入,他一直不肯透露,但别人猜测,他一年纯收入在二、三十万以上。
这是我在农村里见到的种养殖生态链搞得最好的农户了。
搞有机农业、绿色农业,走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之路,也是将来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和趋势。农户应在此方面掌握技术、把握机会,走出一条发家致富之路。
感谢诚邀,我是奋斗在村头的大学生村官青春。随着大家对环保污染的日益重视,农村的面源污染(农药、化肥、秸秆废弃物、养殖粪污等)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输出者”。青春认为形成系统闭环的种养循环农业才能在生态链中创造更多价值。
由青春为您分析种养循环农业的几个重要控制节点,并在文章末尾会总结一下较为完善的种养循环链,希望能给头条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参考和启发。
核桃村扶贫产业专注于“慢养”土鸡养殖,用心传播“回归传统 回归生态 回归本质”的养殖理念。喜欢的朋友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青春奋斗在村头】更多分享,我是奋斗在村头的大学生村官青春。
副产物的处理是生态链的关键
种植环节的副产物主要有各种秸秆,在青春工作的地方,除了部分收割机收割稻草时粉碎还田以外,经常有村民偷偷的焚烧秸秆。青春觉得除了浪费***,焚烧还影响大气,实在是太可惜、可叹了。
养殖环节主要是粪污处理。粪污处理的不同方式制约了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品质。规模(数量)与品质(质量)如同“鱼与熊掌”,两者需要生态来衔接才可以兼得。
生态“链”需要闭环
现代农业既可以独立,也可以合作。很多人说“粪污集中处理,交给公司生产有机肥”、“秸秆集中回收,可用做饲料,也可以种植菌类”。这些都是可行的,但是青春建议,既然是生态链,尽量做足内容,在闭环里面循环往复。因为“链条”上每一个环节脱节,都可能造成“木桶效应”。
生态“饱和度”的尺寸难以拿捏
自然虽然能够自我净化和修复,但是作为产业发展,必然追求利益最大化。我们从各种指标,就可以嗅到“利益”的味道,比如“单位面积存栏量”、“亩产”等等。如果系统的组合起来,那么至上的利益就是有效的“饱和度”。青春认为饱和“有效性”只考虑环节的下限,不触碰上限。青春这里有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同样放养1000只鸡在50亩土地里,方式一是在中心位置建一个大的圈舍补饲;方式二是在50亩地中分散到10个小鸡舍补饲。哪一种的生态保护更有效、品质更可靠?”
“有机”是硬标准
农业产业化必然要有统一的标准,而完善的生态链必不可少的就是“有机标准”。话不多说,这就是“硬标准”。
青春的“慢养”生态链如何成长?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村的“慢养”主体是本地土鸡。在对市场进行尝试和分析以后,我们开始发展经济“慢果”;在“慢果”的发展模式上,考虑到与“慢养”土鸡的有效“闭环”作用,又形成了“慢草”生态和确定了“慢养”的有效密度。
形成逐渐形成了目前的生态闭环:低密度分散“慢养”——粪污通过“慢草”生态吸收和净化——土地“有机质化”——促进“慢果”生长。
生态链有不同的模式,以上只是青春的一些实践分享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启发,欢迎小伙伴们留言一起“头脑风暴”。喜欢的朋友们点击下方的红色按钮关注【青春奋斗在村头】,更多“慢养”生态鸡的理念和养殖过程,青春与您分享。
说实话,在农村见到的种养一体化的生态模式,真的不多见,毕竟农村的资金有限,这样的一体化模式能够发展不容易。我有一个朋友,算是初步的按照这个方向发展吧,也有了一定的成效,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的情况。
还是在05年的时候,他承包了当时乡企业办的一个水库有二十亩左右,五十亩半山地半水田的土地,还有一个山坡,大概二百来亩,当时是撤乡并镇以后,一些资产做处理,所以他也是属于捡漏了。
承包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也没做出有什么成效的东西出来,一直到近几年,可能慢慢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到现在也算是被他做出来一定的规模。
几百亩山地几年前就被他种了柑桔,现在也早就到了丰收的年份了,在柑桔地里他也养了很多土鸡,完全粗放式的放养模式,除了晚上补充一点玉米,基本没有饲料投喂,每年出栏的不多,也就五千来只。
那几十亩坡地种了牧草还有玉米,水库边搞了牛棚还有鸭棚,水库里除了养鱼就是养鸭。牛的数量不多,也就二十几头,但是鸭子就多了,据他自己介绍,一年出栏鸭子有三万多只。
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生态链模式,只能说是充分利用吧,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也算是颇有收益。我曾经也问过他一年有多少利润,他肯定也不会实话实说了,只是说比出去打工好多了。
说句心里话,搞什么种养生态链一体化模式这玩意,还真的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转的。从事过农业的人就知道,每一样的种植、每一项的养殖都是一门系统的学科,能够学好一种,已经是十分的不容易,更何况囊括种养一体呢?
所以说要发展这种的模式,没有一定的资本根本就玩不转,每一个项目都得请一个[_a***_]人士做技术指导,包括全部的人员设备,生产费用,真的不送小视。
以上就是我对种养生态链一体化模式的一点浅见,希望有识之士留言探讨,也希望朋友们关注【农民也优雅】一起聊聊农村事。(图片来自网络)
办理养殖扶贫项目需要哪些手续?
1.养殖场备案登记
养殖户需要向当地的农业行政部门申请备案,备案条件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也有具体的规模标准,实际标准还是要看当地***的设置了。主要流程为备案申请-资料审查-核查备案-备案公告。
2.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这个证明是养殖场、养殖小区、畜禽隔离场所和一些畜禽肉类加工和无害化处理工厂,经过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查,符合条件所颁发的许可凭证。养殖户要向当地***和兽医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有关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会完成相关材料和现场审查,合格后会颁发。
3.养殖档案
生猪价格大跌超50%,养殖户亏损严重,哪些因素蚕食养殖利润?
供大于求,自然下跌。但我们的纯生态放养老品种猪,根本没有量,不可能规模化养殖,也没跌多少,还是一百多元一公斤。有点供不应求的。因为从小不喂兽药,放养一年半出栏,一般养殖户根本不愿养殖。信任的朋友都在支持着,我们也在艰难坚持着 。
作为一个养殖户我也感受颇深,养殖是一个风险比较大的投资。去年前年生猪价格逼进25块的时候我们没有猪出栏,连猪仔都很难买得到。因为2018年底非洲猪瘟时我们全部清空消毒,导致空栏加上政策上的原因我们几乎赔本,去年情况好一点才开始规模养殖。如今到出栏价格却跃到和2016年水平,虽然说生猪价格是跌了但是消费市场的猪肉并没有下降多少?消费者并没有享受到生猪价格下跌的***。
如今市场生猪供应过于充足导致供需不平衡,因为前两年国家对养殖户的扶持和补贴,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养殖户,一般生猪九个月到十四五个月就得出栏,如果不出栏将会导致成本成倍增长,如今虽然生猪价格是下跌了但我们的养殖成本反而增加了,现在每个月月底都会收到到饲料涨价通知,基本上饲料每吨涨幅在50元以上,一个月算下来养殖成本就增加不少。
生产饲料厂家说原材料上涨,为保品质就给你上调饲料价格,近来虽然大宗商品价格有所波动但也不会有如此幅度大的上涨,这一两个月来人民币升值了理应该我们的***购大宗商品价格变低了,但为什么饲料却不断的涨价。作为养殖户我们是最辛苦的钱赚也是最少的,到后面都是帮饲料厂家养猪打工的,其实养殖是夹在中间两头都不讨好,饲料涨价生猪收购商压价,最终养殖户只能一年下来钱没赚到,饲料厂家和收购商剥取了全部利润,消费都也没有享受到生猪价格下降的好处。如此恶劣循环最后可能会出现市场价格波动不稳定,因为这样打击了我们养殖的信心。
如果没有钱赚那还不如不做,越做越亏得越多,养殖是一项风险大的投资,想要餐桌上食品安全就得从源头抓起,只有大家都有钱赚了,我们的生活才会得到保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脱贫致富养殖模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脱贫致富养殖模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