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粮食种植单产技术攻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粮食种植单产技术攻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今年水稻在干旱不缺水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水稻单产创历史新高,亩产高达1700斤左右,为什么?
一般情况下,我们这里一亩田能收1200斤左右,很难达到1700斤。还是***用了杂交水稻的优势。以前自己留种的时候,比如金包银品种,一亩田顶多出700斤水稻,就很了不起了。
题主说,干旱不缺水,说明泥土是湿的,也可以灌溉,水稻绝对旱不死。所以分析,水稻生长还是离不开水的。
至于说每亩1700斤,也许获得了新的杂交优势,也可能是农科所新研发出来首次栽试取得了成功。但愿更高产量的技术很快推广,让农民们再次获得丰收的喜悦。
如果不是新杂交品种的出现,我认为有促使水稻增产的肥料已经问世。再好的产量也离不开化肥的供给。
亩产达1700斤的水稻,在东北这个地方,干的水稻还真没听说过。大家谈论亩,说的都是小亩,小亩是15亩,在东北还有一个大亩,大亩是10亩,以大亩来看并不算高产,以小亩来看确实高产,每垧地25500斤。在东北所有的水稻品种里,要论高产,就是超级稻,正常年头亩产1300多斤,特殊好的年景亩产1400多斤,不好的时候亩产1000斤也正常。
今年由于春天气温低,夏季低温寡照,导致水稻生长缓慢,对超级稻这个品种来说,前期积温不够,也幸亏9月18日那场大霜,我们这没赶上,否则超级稻的亩产量不会超过1000斤,可即便是10月4日来霜冻,相比其它长粒,今年东北超级稻的产量谈不上高产。
把水稻说成这么高产量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农民,一种是种子经销商。
农民说水稻亩产1700斤,有两点原因,一个是他真的打了1700斤,可是水稻湿度大,出售困难,米的品质,出米率方面都低。
- 今年我们这的龙洋11,就有亩产1600斤,就是湿度太大,水稻的含水量,在30个以上,收回来没人要,只能晾到15个水,才会有收购商要,到现在也没卖,还不知道干粮亩产量是多少,但亩产一定没有1700斤了。
- 另一个原因是,农民所说的地不实,东北与南方不同,开荒地比较多,实际地数是1.2公顷,他就说1公顷,低产年头还可以,一旦碰到高产年头,就打的非常多。
- 农民少说地有几个好处,都是村里或者相熟的人干活,耙地,插秧,收地都可以少给钱,在东北认识的人干活是不会量地的,说多少算多少,并且一旦秋天产量比别人高了,自己在朋友圈就更有面子,说明自己比别人强,也有一丢丢的虚荣心在作祟。
- ***经销商说高产,那就是目的不纯了,现在的水稻的价格在下滑,水稻的价格上不去,产量上去也可以增加收入,所以有的经销商就从这方面下手了。
- 去年我参加一个***经销商的发布会,他像我们推荐了一个超级稻品种,每亩地产量必超1400斤,出米率在7个8,感觉有点不靠谱,结果今年种的人,差点没上不来,品种生育期太长,需要积温太多,积温达不到就低产,达到了就高产,***的性质很大。
亩产能打1700斤的都是个例,基本不可***,水稻要高产,肥力必须超量,年头好就高产,不好就是稻瘟病,绝收都正常,而且化肥过量,对地的损害太大,不建议大家盲目追求高产。
我是田俊超白,喜欢请关注哦!
我是东北的。据我所知,东北水稻没有这么高的产量,平均亩产1200斤还是靠谱的,听说过有些超级稻可能到1600斤,但是少数实验性质,没有实现大面积推广,至少在东北是这样的。
不过未来几年可能亩产1600斤以上的水稻,可能不是大问题了。新品种是主要因素,超级稻推广正在进行中。另外就是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是提高产量的保障。
不过我觉得品质和亩产数量也是负相关的,产量太高,可能品质会有下降。我现在正在做有机稻,亩产还800到1000斤,平均下来900斤,没有化肥农药,人工除草,有机肥。米的品质还是很好的。
水稻亩产达到1700斤左右,属超高产试验示范田块,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选用优良超高产杂交水稻品种,
超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必须具有:分蘖力强,植株紧凑,茎杆粗壮,穗大,粒多,粒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杂交水稻品种,一般淮河流域作一季中稻选择y两优系列较好。
二,培养壮苗
培养壮苗,***取二段育苗较好。在春分后泡稻催芽下田,用小拱棚塑料薄膜覆盖增温,在秧苗三叶一心后,移栽秧田培养壮苗叫二段育苗。
三,施足底肥,增施硅肥
一般亩施尿素10-15公斤,复合肥25-35公斤,硅镁磷肥50公斤。水稻较喜欢硅,增施硅镁磷肥,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水稻茎杆粗壮,叶片增厚,增加结实率,增加千率重,一般亩增产20%以上。
四,田间管理:
病虫病,预防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预防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三化螟害。
移栽,一般***用宽行距移栽,以利于通风生长,一般亩栽1.2-1.6万穴,株距17-20厘米,行距28-30厘米。
首先要感谢的人——袁隆平,没有他中国如何种的出那么高产量的水稻?
1700斤是目前水稻农户种植的最高记录。
超级杂交水稻的亩产已超过了800公斤;在规模更小的实验田里,最高亩产甚至可以达到1200公斤。
超级稻从广义来说,是在各个主要性状方面如产量、米质、抗性等均显著超过现有品种(组合)的水平;从狭义来说,是指在抗性和米质与对照品种(组合)相仿的基础上,产量有大幅度提高的新品种(组合)。一般超级稻是指狭义的概念,即超高产水稻。2011年9月19日下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其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
2017年10月15日,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再创新高,平均亩产达1149.02公斤,刷新了世界水稻单产纪录,每公顷产量达17.23吨,提前实现袁隆平提出的每公顷17吨
袁隆平先生培育的超级稻在全国各地种植面积如何?产量占全国主粮比例多少?
谢邀请。
说起水稻,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袁隆平,的确,袁隆平之于国家,属于国宝级别的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对于国际而言,袁隆平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许多国外人士对于袁隆平的大名也是如雷贯耳。
袁先生最大的贡献在于三系杂交水稻的培育,即通过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该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近十年来,袁先生更是不断攻关克难,不断突破实现杂交水稻高产栽培,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2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目标,特别是袁隆平四期超级稻先锋组合Y两优900(Y58S*R900)率先突破1000公斤亩产。
隆平种业属于全国育繁推一体化的公司,在全国***行业属于龙头老大,其超级水稻在全国种植面积更是广阔,几乎覆盖全国西南地区、长江流域等各省市。
欢迎关注本账号。
我们应该不应该怀疑已八十开外高龄的袁老及其团队对杂交水稻或超级稻研发的贡献和成就,当年杂交水稻高产等优势,解决了中国粮食低产并减轻栽植劳动力的种植成本、解决了国人因为缺粮而吃饭问题功不可没、令人钦佩。
然而,多年来杂交水稻的推广和实施,也暴露一定的短板和不利因素,虽然杂交籼稻、超级稻产量高,尤其是秸秆过高、抗倒伏能力低,部分品种的米质达不到优质的标准,在当今人们生活质量有很大提高的前提前下,人们选用杂交米的食用有很大下降,消费量降低而影响了上游杂交稻的收购价格,加之超级稻秸秆要高于粳稻、水稻轻型先进栽培技术直播和机插秧,并且也有产量高、米质优等优势,农民自然青睐种植高品质粳稻,因而,杂交稻、超级稻栽植面积下降的趋势。
我不清楚官方现在种植的超级稻等杂交籼稻具体的统计面积。但据我观察和了解,只有河南、湖北及南方部分省份栽植杂交水稻面积大,而我们这里及大部分农村地区也只是小面积种植超级稻,大部分都改种常规粳稻,不过,我更相信,袁老及其团队面对现在出现的新形势,更会加快对高抗性、高品质、高产量的超级杂交籼稻的研发,满足市场需求,来造福于人类!
袁隆平杂交水稻确实由于口感和抗倒伏差等原因种植量不高。在市场比例也少,这些直接驳斥了解决了半个中国吃饭问题等吹捧言论。
都知道博尔特全世界跑最快的人值得钦佩。袁隆平就凭杂交水稻单产全世界第一足以获得巨大的荣誉。事实也是如此,袁获得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种奖励不计其数。
个人崇拜,造神运动本身就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而且我也相信这些吹捧言论不是来自袁本人。对于袁的非议很多也是来自这些吹捧,夸大宣传从某种角度是在帮倒忙。
想必袁老下地干活手扶超级杂交稻且试种亩产量也不会有差池/至于验技与广推足否能高技勤连正种了多少亩我的吃了多少每天吃的是不是杂交米没见标我也真不知道/望袁老及有关方公清于人免误猜乱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粮食种植单产技术攻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粮食种植单产技术攻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