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泥鳅稻田养殖技术要点分享
- 2、稻田泥鳅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
- 3、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 4、泥鳅养殖技术方法
- 5、怎么降低有机种植成本?
- 6、泥鳅养殖技术2?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要点分享
1、选择养殖田。一般来说,选择的养殖场是一个良好的保水田,一般最好保持水田40厘米深的水层,水田的土壤应该是肥的,腐殖质含量高,粘性高,泥鳅喜欢钻入土壤,有时天空炎热,光线强,水温升高,泥鳅可以避免在泥下工作。
2、二是在稻田中开挖鱼沟、鱼溜。三是在稻田中设置进排水口并安装拦鱼设施。鳅种放养技术 在放养时间上要坚持一个旱字。要求做到早插秧、早放鱼。
3、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
稻田泥鳅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
1、下面是一些稻田泥鳅对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种植选择: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种植环境:保持稻田水深适当,避免积水过深,增加泥鳅的生存难度。
2、药剂防治:在水稻破口前7天左右亩用20%瘟曲灵50克喷雾,若水稻抽穗期遇长期阴雨天,则在始穗期再用药1次,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稻曲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打涝菌核,减少菌源;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合理灌水,浅水勤灌,适度晒田,降低田间湿度;在封行至成熟前喷施30%菌核净Wp800——1000倍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喷施3——4次。
4、药剂防治是***用化学药剂或土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而且这是当前水稻病虫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比如克瘟散、稻瘟净可防治病害稻瘟病、纹枯病,同时又能兼治叶蝉、飞虱。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选择养殖田:选择保水性较好的田块,一般能持续保持40厘米深水层的稻田最好,稻田泥土要肥,腐殖质含量高,粘性高,泥鳅可以躲避在泥下。田埂加固:田埂要有50到80厘米高。
田间管理技术 ①耕田与施肥。一般稻田养鳅只要耘1次田即可,耕田与施肥综合进行。耕田时可将稻田在中间隔开。先耕半边并施肥,重施基肥,巧施追肥,追肥只能用尿素。②合理用药。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有稻田改建,泥鳅放养。稻田改建 养泥鳅要选择在水源充足,无污染的稻田。
泥鳅稻田养殖管理方法 施肥 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浮游生物不断,必须及时、少量、均匀地追施有机肥。每隔10-15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用肥150公斤。
泥鳅养殖技术方法
一是底肥饲养法。在养鳅池底将有机粪肥、稻草相间铺放,厚约30厘米,按每平方米撒生石灰150克后再铺上10厘米肥泥,注水1周后可放养泥鳅。
当水温达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当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追肥可以用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天早晚各撒一次。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除了一周换一两次水,还需要经常施肥,保持水的黄绿色。
网箱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模式养殖模式要选择在向阳避风的湖泊、水库,最后在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区,网箱的面积可大可少,根据养殖环境制作。
怎么降低有机种植成本?
1、根据本品种要求,合理种植密度,一般每亩株数较常规种植降低5%左右,以加强通透性,增强抗性和提高品质。
3、首先要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其次减少农药,肥料,人工,种子的成本,最后要掌握好市场马铃薯的行情。其实种植农作物想提高收益,那么最简单的道理就是降低成本,增加产量,尽量以高价卖出,这样就能挣到更多的钱。
4、对于油菜蚜虫,可使用白蛉、瓢虫、蚜茧蜂等天敌。防治青蒿的化学防治方法,可用8%阿维菌素乳油1500~3000倍液喷洒,或10%溴氰胺1000~1500倍液喷洒,或0.3%印楝素500~1000倍液喷洒。
5、想要减少种植成本,就得想办法让土地实现连片种植,这样有利于后期机械化操作。通常情况下,机械化程度越高,分摊到每亩的成本就越低。
泥鳅养殖技术2?
1、一是底肥饲养法。在养鳅池底将有机粪肥、稻草相间铺放,厚约30厘米,按每平方米撒生石灰150克后再铺上10厘米肥泥,注水1周后可放养泥鳅。
2、养殖环境 泥鳅常生长在底泥或者淤泥中,养殖泥鳅可以选择向阳通风、水源充足且地势开阔的池塘,并向池塘底部铺上粘制土壤,栽种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躲藏、休息的场所。
3、因泥鳅喜欢钻洞打穴逃游,所以养殖水域四周堤埂要宽而坚固、无洞穴,进排水口要有防逃网,防止泥鳅逃走。
4、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追肥可以用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天早晚各撒一次。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
5、本地泥鳅养殖技术 池塘处理 (1)池塘四周夯实(池壁高出水面30-40cm,高出地面20-25cm),并在周围修建好防逃设施。(2)池塘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并使用铁网将进出水口围住,防止泥鳅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