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棚竹笋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大棚竹笋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棚里面可以种植绿竹笋吗?
大棚里面不可以种植绿竹笋。绿竹笋,又名绿仔竹。它是从竹子的根状茎上发出的幼嫩的发育芽,一经长出地面就砍下作为食用的一种蔬菜。竹笋,是竹的幼芽,也称为笋。竹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
高笋种植技术?
高笋栽植后田间保持2—4厘米浅水越冬,春季笋苗开始生长时,水位宜浅,保持在2--3厘米左右,以利地温升高,促进萌芽发棵,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水位逐步加深,
(2):种植50天前后,可视高笋分蘖情况进行一次烤田(烤田以见鸡脚裂为度)后灌10—15厘米深水控制无效分蘖。
(3):孕笋期可控制20厘米的水位,但不能超过高笋眼,防止薹管拔高。3月中旬后气温逐渐升高,笋田要勤换水,最好是活水灌溉,有利于春笋孕笋。
(4):春笋采收后,水位降到6厘米左右;秋笋收获后水位降到3—4厘米。休眠期保持2-4厘米的浅水状态越冬。
(5):每次施肥前先放浅田水,待施肥耘田和田水落干后再灌水。
2、追肥:南方地区双季高笋追肥宜早不宜迟,以促苗早发,早孕笋。结合水层管理,促进前期有效分蘖,控制后期无效分蘖,促进孕笋,提高产量和品质。高笋生长期长,植株高大,需肥量也大,除施足基肥外,必须适时追肥。
(1)新栽植的笋田如栽植时未施基肥,应在30天内补施基肥。
(2)老茎萌芽时亩追碳铵30公斤或尿素10公斤。
(3)种植40天左右(分蘖初期)亩施45%复合肥30-50公斤。
(4)春笋***收过程中,可根据笋苗生长情况适量追肥。
要选择肥力中等的青紫泥田,地下水位较高,且上年未种过茭白的水稻田。田块要筑成东西朝向、宽8米的畦。
2、种植准备
年内早翻,经风化增加土壤通透性,开春后耙平、耙碎,在1月中旬施入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碳酸氢铵60公斤,过磷酸钙60公斤,并拌和丁草胺颗粒剂1公斤,同时要搭建毛竹大棚,棚高2米左右,棚内及时灌上浅水。
1、种植密度
选择茭白肉大、洁白柔嫩、品质好的茭墩作种墩。种植密度以85×50厘米较为适宜,每亩约可种1350墩。
2、合理施肥
种植后为促进早发,要早施分蘖肥,亩用尿素5~8公斤,并结合耘田再施入除草剂。当茭株高20厘米左右、叶片3.2叶时,亩追施磷肥75公斤+碳酸氢铵75公斤+菜饼30公斤,以促进茭株早分蘖。以后随着茭白生长施好孕茭肥,一般亩用尿素10公斤、钾肥10公斤、磷肥30公斤。
3、浅水促早
如何***用大棚种植芦笋?
大棚栽芦笋是一项投资低、花工少,管理简便、效益显著的芦笋促成栽培新技术。大棚促成栽培适应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北方寒冷地区,***收期为12月至来年3月,约100天。
一、大棚准备
塑料大棚可***用竹架木架或钢架等材料搭盖,呈拱形支撑,双层覆盖,以草帘苫、棉***调控棚内温度。一般在冬季清园后,于1月份建棚,4月底至5月初拆棚,大棚可搭成宽3.8米,高1.65米,长度因地势和栽培规模而定,一般为66米,并最好在大棚内两侧,加盖小棚,避免大棚内温度中间高,两边低,使全棚温度达到均衡,有利于笋嫩茎出土整齐。棚内加盖的小棚还可用作芦笋育苗,可建育苗床,其宽1.2米,厚度30~33厘米,长度一般为10~15米,在温床底部先铺2~3厘米厚切碎的稻草、稻壳、麦秸等保温材料,然后铺置电热线。电热线密度为10平方米600~700瓦,上面覆土7~8厘米。此外也可以在栽植芦笋后,在苗床上面铺盖马粪等厩肥作为酿热物,代替电热丝加温。酿热物铺施的厚度因升温情况而异,以鳞茎盘周围温度达到15~18℃为宜,一般厚度为20~30厘米。
二、大棚种植芦笋方法
芦笋按照密度为每平方米20株左右,将株丛排列在已铺好细土的温床上,然后再覆细土7~8厘米。如培育的白芦笋,需覆土20厘米左右,覆土后引水灌溉,要细水渗灌,使根系与土壤密接。水渗后如床面出现凹陷不平现象,应及时铺土填平,使床面保持2~5厘米疏松的细土,以利保墒和防止土壤板结、干裂。
三、大棚芦笋定植后管理
1、满足休眠要求:如栽植前芦笋植株还没有处于5℃以下,低温休眠20天以上,不能立即加温,应首先满足休眠所要求的低温。
2、升温与控温:温床充分浇水后,使大棚里的温度逐渐升高经过7~10天,使温度由5~10℃升至18~20℃,以后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晴天中午如温度升至25℃以上时,应揭膜通风降温,夜间为防止降温受冻,应将薄膜、草帘严密盖好。经10~15天,鳞芽萌发,嫩茎伸长,达到25厘米左右时即可***收。
四、适时灌水
大棚里的温床土壤容易干燥,要及时灌水。一般每周灌水一次,应在中午温度高时灌水。灌水量以使温床充分温润为度,不应使苗床积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棚竹笋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棚竹笋种植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