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东莞野生蚯蚓养殖致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东莞野生蚯蚓养殖致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村养牛养鸡哪一类收入多?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养牛前期投资大、成本高、养殖周期长、能见利润慢,但只要熬过了前面的“痛苦期”,后面产生的利润是相当丰厚的;养鸡前期投资相对较小,养殖周期短、能见利润快,但养鸡需要的技术含量高,且没有牛好管理,容易生病,死亡率高。如果非要做个选择,我还是觉得养牛收入多。
依当前的牛价来看,不管是成年牛价格还是牛犊价格都是非常高的。前期投入高,后期所产生的利润也高。正所谓“风险与利益并存”,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建议先购入一批肉牛牛犊实行自繁自育,母牛长成大牛需要2~3年的时间,等熬过了这段亏损期,利润自然会来。当前市场的活牛价格和牛肉价格普遍高,一头成年牛可卖到1万多块钱,4月龄牛犊售价3千到5千元不等,一斤牛肉的价格更是达到了35元以上。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牛不易生病,好管理,只要做好疾病预防,基本不会出现死亡现象。
养鸡的前期投入相对养牛较小。钱多可以多养,钱少可以少养。鸡的生长周期短、能见利润快,鸡蛋还可以卖钱,看着似乎还不错。但养鸡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鸡这种家禽很容易生病,尤其是传染病比较多。什么新城疫(俗称鸡瘟)、禽流感、鸡痘等等众多的传染病让人防不胜防。我朋友以前开办过一个养鸡场,结果不到半年时间肉鸡死亡一大半,从那以后,朋友就有了养鸡恐惧症。
总结:个人认为养牛虽然投资大、见利慢,但是比较稳妥。养殖户只要有耐性,做好牛的饲养管理工作和疾病预防工作,后期的利润绝对高。养鸡不太保险,见过了许许多多因瘟疫死亡的肉鸡,和朋友一样有了养鸡恐惧症。所以,如果是长远搞养殖,我还是觉得养牛收入多。
总体来说养牛的收益要比养鸡大,但投资回报周期长,投资大点。
养牛有以繁殖为主有以育肥为主。这两种养殖方式有区别。繁殖的以养母牛为主,饲料以秸秆为主,配合少部分精料。周期长点,但收益稳定。育肥把小公牛养成大牛出售。这种养殖精料的比例比较大,投资回报周期短。但受牛的行情影响大。其实说白了,只要不发生瘟疫,牛的成活率高没有赔钱的时候。现在很多牛厂都是繁殖和育肥一起。自产自销。
养鸡说道很多,有肉食鸡,产蛋鸡。高端的土鸡,乌鸡等。其中肉食鸡,蛋鸡受市场影响太大。肉食鸡喂养精料出栏天数一般在45到55天左右。超过55天基本上就不赚钱了。养殖技术要求高。老养殖户基本上都赚钱。产蛋鸡我就说一句话3元一斤鸡蛋保本。剩下的大家可以自己对照。土鸡和乌鸡等高端养殖周期长,到效益可观。
我觉得养牛比养鸡稳妥,鸡的疫情比牛要多。
农村养牛养鸡哪个收入高?
答案是养牛收入肯定比养鸡要高很多!
养牛,现在养牛的人已经不多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一是现在农村由于环境绿化,森林覆盖率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有些地区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基本上没有荒山、荒滩、荒地,无法使牛牧草,光靠种粮食的秸秆,是无法满足养牛用草。二是农村留守在家里的人,大都是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如果去放牛,危险系数加大,所以,原来的养牛人都放弃了养牛。
如此一来,发财的机会也就来了,你如果投资养牛是对的,建个牛场,养上十头牛以上,一年除去投资,也可以赚上四五万元,远比外出打工强。
养鸡,我历来不赞成在农村搞规模养殖,一旦鸡群大病,就会导致全村分散养殖农户的鸡受到牵连,还有一个原因,由于鸡粪氨气过重,污染环境十分厉害,不仅群众反响大,而且环保部门还会加大惩治力度,以至于你无法赚钱。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农村养牛跟养鸡,哪一类收入高呢?
按时间效率来说,养鸡见效快,鸡的生长周期短,一般饲料喂养出来鸡,三四个月就可以出售。建鸡棚的投入要比建牛棚的投入少,鸡棚场地的清理要比牛棚方便,养鸡的人工投入要比养牛的人工投入少。
同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没有发病的正常情况下,养鸡要比养牛赚钱,因为一年可以养出三四批次的鸡出售,而牛则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才出售。
虽然牛生病的时候需要的医疗费用多一点,麻烦一点,但是牛对疾病的抵抗力大大高于鸡群。养牛的话,只要你按照正确的养牛管理模式,及时的清理牛棚卫生,牛的生病率是很低的。一般情况下,即使牛生病了也是可以治愈的。而鸡就不同了,一旦发生鸡瘟,或者禽流感,就很难控制,一不小心就会全军覆没,让你损失惨重。总的来说,养鸡的风险要大于养牛。
一头小牛的本钱按5000元算,三年后,可以卖一万到一万二,也就是说养一头牛,平均每年只能赚两千元左右。十头牛的一年的利润大概就是二万多,说起来是不划算的。所以在农村是很少看到养牛的,因为投入大,人工管理成本也大,但是养牛最大的好处是不要担心出售,因为我国牛肉市场的牛肉供不应求,牛肉价格一直看好。
可以看出,如果你养鸡技术过硬的话,有大量的养殖经验的话,养鸡还是比养牛赚钱快的,***也快很多。
农村养鸡会比养牛的收入高一些,别看一头牛的利润有大几千块钱,但是按照成本算起来,养牛的利润是非常薄的,而且投入的资金也很大,刚满月的小牛都要500元以上。
笔者一个亲戚就是养牛的,因为年纪比较大了,其他做不了什么事,他儿子就拿钱叫他去养些牛,一方面还可以锻炼锻炼身体。上半年跟他聊过一次关于利润的话题。他是这样的,买7~8个月的青年牛,自己再养半年左右出售,买的时候是4000块钱一只,半年后以5000~5500元一只售出,也就是说一只牛养半年有1000~1500元的毛利润。
半年时间要赚1万块钱就需要养7~10只牛,投入的资金也要2.8万以上,利润在30%左右。虽然在农村可以直接赶上山去吃那些草,不需要饲料的投入,但是人工呢?有些老人家在一所学校里面看门,一个月都有2000块钱的工资,半年就1.2万了。
再看看养鸡,一般情况下散养肉鸡从出壳到出栏大概需要6个月的时间,以100只鸡为例,脱温鸡苗不会超过5块钱,就打500算,一只鸡的平均饲料费用在0.2元/天左右,100只鸡6个月出栏就需要2400元左右的饲料成本。加上药物费用等七七八八的有2块钱一只足够了,也就是说总的投资在5000元左右。
成活率90%的情况下,养殖6个月5斤左右,笔者本地价在17~20之间,按最低算,90×5=450斤,就有7650元的收入,利润超过了50%。
在相同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养鸡的利润明显比养牛高了20%,不过养殖业的风险众所周知,希望所有同行们不管养什么都顺顺利利的🙏🙏🙏
为什么感觉广东河流白鲫鱼那么难钓?
我从2007年来到广东,在广东已经待了12年了,其中钓鱼钓了8年,深圳、惠州、东莞、广州、河源都去钓过,所以我应该是比较有发言权了。广东的鲫鱼为什么很难钓到,针对这个问题来说说我的看法。
一、气温偏高
在所有的淡水[_a***_],鲫鱼是最耐寒的鱼种,所以鲫鱼其实更适合北方的气候。当然,耐寒并不意味着怕热,虽然夏季也能钓到鲫鱼,但是几率却很低,这是因为在气温偏高的环境下其它鱼种非常活跃,特别是鲤鱼。在广东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鲤鱼都比较活跃,还包括其它的一些鱼种,这样一来就和鲫鱼产生的竞争关系,由于鲫鱼的个体较小,所以有其它体型偏大的鱼霸窝鲫鱼就无法进窝了。
二、罗非较多
广东最常见的小杂鱼就是罗非和白条,白条钓回去还能油炸着吃,而小罗非连吃的价值都没有。广东由于气温偏高,一年四季都能见到小罗非的身影,只是冬季数量会减少一些。小罗非霸窝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不要说鲫鱼,就连鲤鱼都不可能把小罗非全部赶走,只有鲶鱼、鲈鱼、黑鱼等掠食性鱼类才能让小罗非离窝。所以小罗非太多鲫鱼也是不敢进窝的。
三、鲫鱼数量少
由于其它的鱼种太多太杂,所以压缩了鲫鱼的生存空间,因此广东的鲫鱼数量本身就比较少。都说物以稀为贵,广东的钓友只要在野生水域钓到鲫鱼都是如获至宝,哪怕是二三两的小鲫鱼也舍不得放生,如果钓到一条八两以上的大鲫鱼可以高兴半年,由于钓鱼人舍不得放生所以鲫鱼的数量就越来越少了。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身为广东人的我,这几年的垂钓经历里也深深地感受到与你一样的问题!作为有十几二十年钓龄而且一直在广东境内垂钓的我,或许最有发言权。以我的经历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造成这一现象。
1、白鲫鱼的数量这几年减少了很多。
2、受到罗非鱼等外来鱼种的威胁,侵占了鲫鱼生存空间,破坏了生态环境。
3、气候原因对鲫鱼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我谈谈原因之前,觉得还是先了解一下鲫鱼的特性,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分析原因。
鲫鱼是主要淡水鱼之一,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的杂食性鱼类,它也会吃小虾米,落水小昆虫,蚯蚓,幼螺等。一般情况下,都会在水下游动、觅食、栖息。在气温、水温较高时,也会到水的中下层、中上层游动、觅食。属群居性鱼类,具有聚食性,即选择在食物众多的地方生活居住。但所有钓鱼人都知道,鲫鱼非常惧怕罗非鱼。
外来物种泛滥主要有两种方式
1、人为引入养殖
在广东的水域里,生存着大量的外来物种鱼类,这个主要与广东对外经贸合作发展快有点关系,广东人思想开放,改革开放之初就引进国外的鱼种进行饲养,比如罗非鱼。但在养殖中这些外来物种流进各大河流,刚好广东的气候又非常适合它们的生长发育,所以迅速扩散,造成现在的广东水域形成罗非鱼泛滥,无论江河还是水库。
2、人为放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东莞野生蚯蚓养殖致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东莞野生蚯蚓养殖致富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