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穇子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穇子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穇子什么时候种植?
穇子6-7月种植,穇子为1年生粗壮簇生草本。茎秆坚硬直立,呈椭圆形,茎粗0.7~1.2 cm,正常栽培条件下,株高90~120 cm,分蘖能力强,常分枝。叶鞘长于节间,光滑;叶片线形。复穗状花序5~8个呈指状着生秆顶,穗长4~10 cm,穗组合形式为抱合或开张。每穗平均结籽700粒左右,粟籽细小,圆球形,红褐色或黑褐色,平均千粒重2.3g。
穇子适合种在什么环境?
穇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也称黄芪,是一种中药材。穇子栽培比较容易,并且适应性比较强,但也需要注意种植环境和条件。以下是穇子适合种植的环境:
1. 土壤和肥料:穇子较为喜欢微酸性或中性的土壤,而且需要肥沃、排水性好的土壤。在种植前可以充分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如腐熟的牛粪或鸡粪等。
2. 坏境温度:穇子喜欢光照和温暖的环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8摄氏度。尽量避免寒冷和高温环境,因为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不利于穇子的生长。
3. 光照和湿度:穇子需要足够的光照,需要经常晒太阳,因此在种植时需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另外穇子不喜欢过于潮湿的环境,因此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
4. 病虫害防治:通常穇子比较耐病虫害,但也需要定期对植株进行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取措施防治,以保证植株的健康和生长。
临沂市郯城县有什么文化特色?
山东省郯(tan)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是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是中国"银杏之乡″和中国"杞柳之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南五大调,活跃在郯城马头为中心遍及整个鲁东南,因集中在郯城,马头一带,又称"郯马调","五大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海孝妇传说的源头是《汉书》。郯城木旋玩具,此玩具是一种民族艺术,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村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原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还有郯城的木板年画的集中产地胜利乡沙沃村,是郯城木板年画的发源地,木板年画起源于200多年前。誉称中国杞柳之乡"的柳编工艺制品白柳,民间群众俗称白柳条,又称条子。白柳的种植和编制艺品生产,郯城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柳编工艺品出口生产基地。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郯城的石膏像工艺制品用石膏加水制作,有石膏玩具等。
郯城的地方方言,属北方话,本县大体上有北,中,南三种口音,语言有明显差异,词汇也有细微的差别,语法方面基本上一致,县***所在地郯城镇系郯国故乡旧居,为郯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代表郯城方言。
2014年郯城县投兴5000万元建设了郯马文化馆,通过实物和模型的方式展示郯马地区的特色文化和民族风情。"孔子师郯"和"鹿乳奉亲″这些来自本地的传统文化故事被画在文化墙上。馆内展示了郯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水运文化,繁荣的商贸文化,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具有教育深运意义的革命红色文化等。
郯城建置始于郯国,其建成公元前十一世纪。战国时期,(公元418年,郯国被越所灭。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尚355年)楚灭越后,其地归楚,直至秦统一六国,郯国之后不复存在。城内马陵山脉纵贯南北,齐馥"马陵之战"就发生在郯城,三千年连绵不断的古郯文化,形成了倾盖亭,郯子庙,孝妇家等众多景点参观者络译不绝。郯城县城因文化而厚重,郯城县城因文明而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穇子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穇子种植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