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邯郸小牛犊养殖致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邯郸小牛犊养殖致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养殖一头公牛和一头养殖母牛分别可以赚多少钱?
我虽然曾经养过牛,但对于这个问题还是不太好回答。养殖一头公牛和一头繁殖母牛的单个具体利润真不好算,其中牵扯到很多因素。
养殖一头公牛的利润。
公牛的利润主要来自两方面:
1.配种收入。
我家以前养过一头黑白花种公牛,专门用来当种牛给其它母牛配种。记得那还是10年以前,配一次种收费100元,如果第一次没配上,第二次可以免费配种。后来我做过统计,光配种一项收入,这头种公牛就能带来一年1.5万的纯利润。再后来这头种公牛闯了祸,冲出牛圈抵碎了邻居家的门窗玻璃,实在没办法管理,只能卖给了牛贩子。
2.育肥收入。
养殖一头4月龄的公牛牛犊,经过为期3个月的短期强度育肥就可出栏,除去所有的草料钱,短期强度育肥出栏后每头公牛犊可赚取纯利润2000~3000元。如果让它自然生长到体成熟,大概能赚取4000左右的纯利润。
养殖一头繁殖母牛的利润。
繁殖母牛的利润基本上就是繁殖牛犊。据统计,一头优秀的繁殖母牛一生最多能繁殖6~8头小牛犊,按平均7头来计算,一头4月龄的小牛犊售价7000以上,繁殖牛犊的毛利润大概有5万,加上母牛本身的利润,可以做到5.3万(注意这只是理论数据,实际还要看具体情况)。
最后总结:实际上,单个的公牛利润和单个的繁殖母牛利润并不好算。上面只是大概计算了理论上获取的利润,在真正的养殖过程中很难达到。
在我老家的牛价格来看,大概一头母牛一年能挣7000左右,主要是还得看母牛好不好?母牛好的话,大概一年能挣9000左右吧!公牛我不是很了解,在我们这边看来的话,一头公牛能挣个6千到7千吧!
养牛确实是可以赚钱,但是这个要取决于你养的品种,养殖的方式,还有就是养殖的技术。一头公牛和一头母牛哪一个养着更赚钱?我们可以大概来分析一下。
短期内养公牛更好
我是四川人,像我们那边养牛一般都是养的母黄牛,可以用来耕地,而且母牛会产牛犊,牛犊卖了又是一笔收入,不过现在要少一些了,一方面,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机械化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但我这里是长期养殖需求,题主说的公牛养殖,肯定是短期育肥,如果只是养一只,那短期内肯定是养殖公牛赚钱一点。
母牛的养殖,周期更长,投资也会更大,但是短期内利润相对来说会更低。因为养公牛,你只需要完成育肥工作,然后卖出去就好了。而母牛的养殖,工作就很多了,所需要的一些技巧也更多,比如***期和配种期的判断,还有配种的工作、母牛妊娠期保胎的工作、母牛生产时的观察和助产、母牛的产后护理,还有犊牛的护理照顾等等。以前我外婆家养的母牛,产了牛犊之后,几乎没有奶水,而且是在冬天,所以牛犊只能活活被饿死、冷死。我的意思就是,养殖母牛来说,相对风险更大一点,投入要更多一点。
相关注意事项
所以我个人认为,短期内就养公牛育肥就好,主要是题主说的就是一只牛,养一只母牛来繁殖小牛,这样投入的时间,其实很不划算。如果是长期养殖,而且有一定数量的话,还是自己有一些母牛,自养自繁利润会更高一些。
短期内育肥,就选择生长周期相对短一点的,出肉快的品种更好,比如西门塔尔牛,这样可以缩短育肥时间,以免在饲料方面花费太多成本。还有就是,现在牛犊价格特别高,如果要养牛,个人建议先学习一下关于养牛的相关技术、知识,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你就比如说,现在冬天,就要做好牛的保温工作,以免影响牛的育肥速度,甚至造成牛生病、死亡。
如果是养育肥牛的话是没有多大的差距的,但是如果是养犊牛然后以犊牛的价格出售价格还是有点差距的,如果是作为种用的话,像现在的拍卖的种牛价格都是非常昂贵的,这你要分用途,用途不太一样的话价格肯定有很大的差距。下面我来给大家说一说这基本的价格。
公牛与母牛的差距
在性别上他们还是有差距的,在选育肥牛的时候大家有没有自己的标准呢?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有的,我们选择以公牛最好、阉牛次之(短期育肥)、母牛最差。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阉牛肉品质比较好,更适合来育肥价格应该更高一点,只不过大家选择的时候有可能还是以公牛为好。因为母牛时常***,影响它的生长速度,因此在卖起来的时候价格比较低。
目前肉牛价格
10月13日
吉林四平500斤小公牛,价格11,000元。黑龙江虎林育肥牛15.7元/斤,辽宁营口育肥牛价格为15.6元/斤,河北邯郸肉牛价格16元/斤。母牛淘汰牛14.7元/斤,420斤左右母牛牛犊价格20元/斤。
育肥牛:我可以这样告诉你,如果是育肥牛的话一头母牛和公牛一斤的差距估计是在一元以内。同样1000多斤,有可能也是差距1000多块钱,有可能差距只是3-5毛。
犊牛差价:如果是公牛和母牛犊牛的差距,这样的话差距还是不小的,价格有可能相差一块多,尤其在选择架子牛的时候,很多老手都会选择公牛,一般情况下不会选择母牛。
种用牛:现在我们进口的种肉牛一般都是公牛,而进口的差距非常大。仅仅从2017~2018年来看,一头进口的种用公牛价格是在3-5万元左右,而我们国内的种肉母牛价格是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因为普遍是用本地的黄牛来作为种母牛,而国内育种的一些公牛主要是以拍卖的形式进行,尤其是某些冻精公司。
因此如果是养殖的育肥牛,母牛和公牛的差距价格一般是在500—1000块钱左右,如果是犊牛的话价格差距有可能是1000块钱以上。
邯郸5岁娃带着3岁妹妹开车寻找父母, 你怎么看?
当时我就震惊了!
初生牛犊不畏虎啊!
另外孩子这么小,无师自通?好像说不过去,家里大人肯定有教过孩子驾驶!
这俩孩子家长的心真大!
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年纪以及安全!
对于孩子擅自驾驶汽车也没于事前予以警告!可谓重大教育过失!
长平之战赵括四十万部队都能撑三个月,为啥廉颇二十万会粮食不够?
谢谢邀请。赵孝成王用赵括替换廉颇不是粮食三个月够不够问题,主要是认为廉颇对秦军釆用防守策略不利于赵国,打仗一定程度来看是打经济实力,赵国缺粮长期防御支撑下去困难。同时也认为廉颇不善于野战,战略战术趋于保守。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 260年5月 至 260年10月,计5个月时间,赵括率赵军进攻中白起之计被秦军包围46天,赵括率敢死队突围被射杀,赵军投降失败。
长平之战是由公元前262年赵国接收韩国上党而引发的,长平之战算上起因发生时间大约能有三年之久,这期间穿插外交、赵国缺粮借粮等各种因素。赵国经济实力赶不上秦国,廉颇率赵军与秦军交战不利,釆用防守策略。
廉颇率二十万赵军粮食不够是从赵国整体国情来考虑的,不希望廉颇长期防守下去,而希望尽快结束与秦军的战事。赵括四十多万部队支撑三个月,赵括替换廉颇后改变了防御策略,而是主张进攻策略,想尽快结束战事,这符合赵国国情,也符合赵孝成王等高层意见。廉颇率二十万军队支撑三个月也不会有缺粮问题,主要是釆用长期防守战略意图不符合赵国国情。
很明显,赵国算账算得细,廉颇虽然拥兵二十多万,但他打的是消耗战,也就是无底洞式的战争,不知何年是个头,总是亏空而不见利润,赵国的每个月,每一年的账面都是亏损,自然会显示粮食不够。
而赵括却不一样,他要打的是决战,打的是速决战,完全可以预期消耗,并非无底洞的亏损,赵王再怎么穷困都能挤出足够的粮饷,所以啊,赵括的军队哪怕是四十万,但粮饷是没问题的,比起廉颇消耗,赵括的粮饷问题根本就是小问题,完全可以承担的范围。
不知道这个问题所说的事情源于哪里?
长平之战发生于赵孝成王四十七年四月,结束于九月,从开始到结束,总共才五个月。其中,廉颇从四月至七月,坚守了三个月。七月赵括接手,至九月败亡,也就二个多月。
其间,未闻廉颇军有缺粮事。
反倒是赵括,接手后不久,便被秦军断了粮道。史书上记载: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秦将白起)乃挟诈尽坑杀之…”
这里明明写着,赵军被围困四十六天,没有粮食吃,士兵饿极了,暗地里互相残杀食人肉。赵军主将赵括多次组织突围,都没有成功。于是他亲自率军突围,被秦军乱箭射死。他死后,四十万赵军向秦军投降,结果都被秦军主将白起用欺诈的手段给坑杀了。
这里哪有什么廉颇缺粮,赵括不缺粮呢?
在战国后期七雄中,除齐、楚外,能与秦国抗衡的,也就剩下了赵国。赵国之所以能抗衡秦国,全靠大将廉颇、蔺相如、赵奢。蔺相如赵奢死后,就只有靠廉颇了。(再后来还有一个李牧)。
长平之战是秦、赵实力发生大转折的一战。
长平之战的发生,是因为双方争夺上党郡。上党郡原是韩国土地,因秦军割断了它与韩国的联系,有被秦国吞没的危险。上党郡守冯亭和军民不願受秦统治,而願意归于赵国。于是冯亭派人告知赵国。上党郡有十七座城市。赵王认为是个大便宜,便不顾平阳君赵豹的劝阻,接收了上党郡。这一下激怒了秦国,发兵攻上党。赵王派廉颇率军据守长平,阻遏秦军,于是发生了长平之战。
撑三个月和正常使用(攻守平衡,守而攻之)不是同一个概念啊!其实,赵括和马谡有相似之处,两人其实并不如后世评价的那样差,理论上两人有成功的可能,只不过一个碰上了白起,一个碰上了司马懿(张郃),可谓既生瑜何生亮啊!
战争是实力的比拼。相持三年,秦国缺粮,赵国更缺粮。为了减少运输成本,秦国发明了锅盔,解决前线士兵吃粮。而赵国相持太久,看不到希望,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赵国就想一次性解决,于是任命了赵括。秦国也偷偷更换了战神白起。不同的实力,不同的统帅,结果就注定了。
赵括和马谡有何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就是过于自信。但是两人又不尽相同。赵括在上战场是要进攻,是要与秦军搏命。换句话说,这是个***。虽也是败于自负,但换个他人依然会败。
而马谡则是守住街亭,主要在守。只要守住,就完成了任务。相比于赵括,完成难度较小,所以他的失败更多是由于咎由自取,才真正算得上纸上谈兵的典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中华上下漫漫5000年的文明征程,诞生了许多荡气回肠或者令人唏嘘的***故事、悲剧人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在历史上很有争议地两位历史人物:“赵括与马谡”。
赵括在历史上讨论最多的或许就是在长平之战中“纸上谈兵”的悲剧故事了。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用现在流行的话来概括一下赵括的出生就是:“赵括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赵括从小熟读兵法,拥有很强的理论功底,赵括每每与其父对阵,甚至常常能够将他的父亲说的肝脑涂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爆发“长平之战”,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启用年轻气盛的赵括替换久经沙场的老将廉颇,赵括成为赵军的最高的统帅之后,一改廉颇坚守不出的防守战略转而主动出击,结果中了“战神”白起的圈套,最终导致45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国力大损,再也无力阻挡秦军东进。年轻气盛的赵括不懂得随机应变,导致自己兵败被杀,只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话。
马谡大意失街亭,导致诸葛亮的“北伐”功败垂成,使得诸葛亮只能挥泪斩马谡。马谡才思敏捷,学识超群,而且马谡的四个兄弟都非常有才华,被人称为“马氏五常”。马谡喜欢讨论军事,刘备在弥留之际就曾经告诉诸葛亮,马谡言语浮夸,没有真才实学,要对他多加考察,但是诸葛亮不听,仍然对马谡委以重任,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大军出祁山,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方军事,但是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意图,放弃城池率大军驻守南山,最终马谡被魏军张颌切断水路,蜀军大败失街亭,诸葛亮不得不率军回撤蜀国,“北伐之路”最终功败垂成!作为一名饱读诗书的指挥官,恃才傲物,不听取部下的建议,导致兵败!
马谡和赵括都是“初生的牛犊”碰到了“凶猛的大老虎”,同时两人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在理论知识的理解上都有很大的建树,但是两人都是由于一场战争的失利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是两人都是“一根筋”,只知道照搬课本知识,不懂得随机应变,同时两人都是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一出山便指挥大战,但是由于缺乏实战经验,最终都已惨败告终!马谡和赵括都成为了只知道“纸上谈兵”的经典人物。
谢谢小悟空的邀请。
赵括和马谡都是中国历史上军事方面的反面人物,一个以“纸上谈兵”名留青史,一个以“挥泪斩马谡”出名。。。。。。两人都相当悲催。
他们最相似的地方在于口才过人夸夸其谈,简称“嘴炮”,赵孝成王和诸葛亮都信了他们的邪,将他们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最终酿成大错,既害了他们自己也破了全盘大计!
赵孝成王就不说了,本来就不大聪明。但诸葛亮是什么人物?中国历史上智慧人物的代表!马谡能得到他的认同,想必嘴上很有两把刷子。
马谡是湖北宜城人,最初是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入蜀。他家共五个兄弟,个个都很有才华名声,人称“马氏五常”。他年纪最小,胆子最大,什么都敢说,对什么事情都能发表独特的意见,显得很有见解,和现在的键盘侠有点类似。
刘备武力不怎么样,但有项优秀的技能:识人!关羽、张飞、诸葛亮都是被他“识”来的,他也没看错这几个人。
所以任马谡说得天花乱坠,他都能看清此人的本质,见诸葛亮对马谡这么赏识很担心,临终时说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但诸葛亮并没有听从刘备的劝告,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公元225年时诸葛亮讨伐南中雍闿,马谡的建议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要把南中的首领全部杀光”,诸葛亮***纳他的意见,对孟获七擒七纵,之后果然没有再叛,南中稳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邯郸小牛犊养殖致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邯郸小牛犊养殖致富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