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黑穗病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黑穗病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种植谷子,易发生黑穗病,要如何防治呢?
以下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权威解答。
谷子粒黑穗以病菌种子传播为主,主要防治措施是选用无病的种子和进行***处理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地,繁殖无病的***
(2)***处理①选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0.5千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2千克;或20%萎锈灵乳油0.3千克以上药剂都是拌种100千克②温汤浸种水温保持在52~54℃之间,浸种10分钟,晾干播种③石灰乳浸种(石灰粉1份水3~3.5份)24小时,浸后洗净,晾干播种
(3)实行轮作实行2年轮作,防止土壤病菌侵染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祝好[玫瑰]
谷子黑穗病又名乌霉病、黑疸病等,该病是谷子的重要病害,在我北方谷子产区分布发生普遍,广危害最严重的是谷籽粒黑穗病,谷子黑穗病分为粒黑穗和腥黑穗两种,这两种病害发病症状和侵染过程相同,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种穗病发病症状、和侵染过程的区别、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1、腥黑穗;
腥黑穗发生仅危害个籽粒,谷子抽穗后仅有个别籽粒发病,孢子堆成长圆锥形或卵圆形,最大的孢子堆比谷粒长几十倍;冬孢子堆突出到外颖的外面,极为的醒目。冬孢子堆外膜初呈绿色至深绿色,逐渐变为墨绿色。一般一个病穗上病粒1致5个,最多可达20多个,后期破裂散出黑褐色冬孢子;
2、粒黑病;
粒穗病发生整个谷穗发病,个别谷穗局部发病;病株略显矮小,出穗较晚,受害初期病穗看不出任何症状,这是因为孢子形成初期,其外部由子房壁和完好颖叶包裹,发病后期仍然直立,但病穗狭长短小,还有个别病穗呈短粗断,失去正常穗形;并睡初期为灰绿色,逐渐变为灰白色,谷粒变为小灰包,比正常谷粒稍大、呈圆形或卵圆形,外面包裹着灰白色背膜,内部充满黑褐色粉末状冬孢子,病穗明显比健壮的谷穗轻。
1、腥黑穗病是非系统侵染传播的一种病害,遗憾不经***和土壤传播,主要于谷子开花时,从花器侵染子房发病;谷子开花期,雨水较多发病发病率高、干旱少雨发病率低,该病发生于谷子开花期的日照时数以及空气湿度有密切的关系,日照时数少,相对湿度大时会延长开花期,病菌侵染几率大,发病率当然就高了。
2、粒黑穗病是一种系统***害,受病谷穗内部的冬孢子附着***表面,播种未经消毒的带菌***后,萌芽的冬孢子从谷子幼苗的胚芽侵入幼苗,随着生长点向上生长,静儿到达分化的花絮里,侵入子房,受害的子房形成大量东孢子,持使谷穗变成黑穗,完成侵染发病过程。
玉米黑穗病的危害有多大?它是怎么产生的?怎么预防?
玉米丝黑穗病是种植玉米时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雌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那么,该怎样预防及防治呢?相信不少的农户都有这样的困扰。火爆农资招商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生。此病自1919年在中国东北首次报道以来,扩展蔓延很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从中国来看,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西北玉米区发病较重。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地块达60%~70%,损失惨重。20世纪80年代,玉米丝黑穗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玉米丝黑穗病危害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1、玉米丝黑穗病的苗期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属苗期侵入的系统侵染***害。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受害严重的植株,在苗期可表现各种症状。幼苗分蘖增多呈丛生形,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颜色暗绿挺直,农民称此病状是:“个头矮、叶子密、下边粗、上边细、叶子暗、颜色绿、身子还是带弯的。有的品种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呈鞭状。
2、玉米丝黑穗病的成株期症状
玉米成株期病穗上的症状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黑穗和变态畸形穗。
①黑穗,黑穗病穗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黑粉包,其内混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故名为丝黑穗病。受害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近似球形,不吐花丝。
②变态畸形穗,是由于雄***器变形而不形成雄蕊,其颖片因受病菌***而呈多叶状;雌穗颖片也可能因病菌***而过度生长成管状长刺,呈刺猬头状,长刺的基部略粗,顶端稍细,中央空松,长短不一,由穗基部向上丛生,整个果穗呈畸形。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或哑玉米,在我国北方春玉米区发病较重。了解到,感病幼苗,在第四叶和第五叶上沿中脉出现圆形或长方形的褪绿斑点,直径1-2毫米。成株期在雌穗和雄穗显现典型症状,感病雄***序变黑、花器变形,颖片变长呈叶片状,后期菌瘿破裂散落黑粉;感病雌穗比健穗短,下部膨大顶部较尖,后期整个雌穗变为一团黑褐色粉末,中间夹杂黑色丝状物。有时苞叶变狭小,簇生畸形。丝黑穗病菌是由厚垣孢子侵染引发,属系统性侵染的土传病害,但亦可通过***传播。土壤、粪肥或***上越
冬的厚垣孢子是翌年初侵染源。北方自然条件下,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厚垣孢子萌发后,在玉米幼苗期侵入,逐渐到达生长点。随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进入花芽和穗部,并最终显症造成危害。该病易在冷凉地区发病,玉米连作时间长、土壤干旱、温度低、玉米出苗缓慢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玉米丝黑穗病是绝产型病害,发病率等于损失率,因此,在北方春玉米区要特别重视该病害的防控工作。农资网提供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抗病品种。
(2)适期抢墒播种,防止出苗缓慢。
(4)做好***包衣,农药可选用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或15%***酮可湿性粉剂,剂量为***重量0.4%-0.6%。
(5)在发病早期及时拔除病株,显症后在菌瘿破裂前,彻底清除病株并深埋或烧毁,防止越冬孢子散落增加来年的病原基数。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播前***处理:用药剂处理***是综合防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方法有拌种浸种和种衣剂处理三种。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染途径是***、土壤、粪肥带菌。玉米在苗期(有人说五叶期以前),土中的病菌都能从幼芽和幼根入侵,所以,药剂防治必须选择内吸性强、残效期长的农药,效果才比较好。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很常见的病害之一,对产量影响很大,轻则减产,重则直接造成绝收,玉米丝黑穗病,很好判断,正常的玉米棒,剥开之后是玉米粒,而得了丝黑穗病的玉米棒,剥开之后,是一包“黑粉”(或者是丝状物),猛一看,有点吓人,说到这,讲个笑话,小时候,我家种了几亩地的玉米,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但是不知道这是一种病害,以为谁把我家的玉米偷走,然后装进去了一些黑粉,现在想想,挺可笑的,就是谁偷了玉米,也没有闲工夫在装进去东西啊~~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主要是在土壤中,当玉米收获后,感染丝黑穗病的病菌会在土壤中过冬,当第二年继续种植玉米时,这些病菌通过土壤传播到***以及植株上,遇到一些抗病性不是很强的品种,就会发病,不及时防治,慢慢的感染传播,这样日复一年,这块地每年种植玉米时,基本都会被感染。
玉米丝黑穗病,在种植过程中,一般是先预防,如果后期出现了症状,要及时进行防治,预防办法有以下几点:
1、选用当地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特别是丝黑穗病发病较严重的区域(或地块)。
2、播种前进行拌种,常用药剂有苯醚甲环唑、戊唑醇、***酮等成分,其实小帮手个人认为,拌种是预防丝黑穗病的一种比较好的措施。
3、轮作倒茬种植,不要在一块地上一直连续种植玉米,可以和大豆、花生等作物轮作种植,这样的话,就能很好的预防丝黑穗病的发生(除了丝黑穗病,其他病害也一样预防)。
以上3点是比较实用并且常用的预防措施,如果由于一些原因,预防效果不佳,玉米在生长中,感染了丝黑穗病,那就及时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药剂有戊唑醇、***酮、苯甲等药剂,发病严重的地块,一次不行的话,中间隔7-10天,再来一次(或多次)。
玉米得了黑穗病会直接导致玉米减产,长期连作感病品种由于增加土壤菌量的增加导致重病害的流行。预防可以选择抗病品种,搞好多种抗原的合理搭配,防止品种单一化带来的病菌。***用药剂拌种,控制菌源,重病地块大面积轮作,深耕。
玉米丝黑穗病怎么预防?
黑穗病用农民话,就是乌霉。按科学的说法,就是一种菌类,开始,玉米穗上一点,慢慢的把玉米穗包围了,玉米就长不成子了,孢子熟后变成了灰面。
怎么预防?一是拌种或用包衣种。二是轮作,上年种玉米有细菌入土,来年还会生,不种玉米,种别的作物。三,如果发现有黑穗的玉米,整株拔出,带出玉米田,做垃圾处理。
玉米丝黑穗病怎么预防?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常见病害之一。是从幼苗侵入的系统侵染病害。
【病状】多数品种到抽穗期才表现出症状。雄穗的小花全部或部分受害,花器变形,颖片变长呈叶片状。不能形成雄蕊。小花基部膨大形成菌癭,呈灰褐色,易破裂并散发出大量黑粉。雌穗受害时,外观短粗无花丝,除苞叶外,雌穗内部充满黑粉,成熟时苞叶破裂散出大量黑粉,残留丝状的维束管组织,故而得名丝黑随病。
【发生特点】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黑粉病相似,俗称“乌霉”属真菌病害。病菌以冬孢子在土中越冬,是第二年发病的主要菌源。土壤、粪肥带菌传病大于***。土壤干旱、温度低、玉米出苗慢有利于发病。近年来的秸秆还田、麦季防病不及时等,都为病菌提供了繁衍发病的机会和条件。
【防治方法】(1)***处理。药剂拌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重量的0.5%~0.7%拌种,或其它杀菌剂如戊唑醇、氰烯菊酯、丙硫菌唑、咪酰胺等药剂按说明比例拌种。(2)整地时(春播)做到土壤杀菌处理土壤施入杀菌药剂。(3)易发病或发病严重的田块,实行轮作,也是有效的方法。玉米田中,将病株、病穗带出田外销毁,可减少菌源传播。
玉米丝黑穗病是从幼苗入侵。选择抗病品种,播种时拌药,幼苗注意观察,及时清理病珠,并喷施药剂。玉米丝黑病在土壤潜伏期比较长,对玉米危害大,一定要做好幼苗前期的防治工作。
此病属苗期侵入、系统侵染***害,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为害雌穗和雄穗,一旦发病,往往整株无收成。一、为害严重的幼苗可表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一)矮化型:主要是节间短,全株矮小,上粗下细,如笋状,向一侧弯曲,叶片簇生,暗绿色,叶片带有黄白条斑,抽出的雌雄穗为黑穗。(二)矮化丛生型:病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丛生,整个植株短粗繁茂。果穗增多,一般每个腋芽都能长出黑穗。(三)多分蘖型:病株分蘖较多,每个分蘖茎上均形成黑粉,且大部顶生。二、成株期病穗分两类型:(一)黑穗型:受害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黑粉包,其内混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二)畸形变态型:雄***器变形,不形成雄蕊,颖片呈多叶状;雌穗颖片也可以过度生长成管状长刺,呈刺头状,整个果穗畸形。
防治方法:30%烯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800-1200倍液喷雾(保护+治疗)
30%烯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800-1200倍液喷雾(保护+治疗)本品为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持效期长,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好的防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黑穗病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黑穗病种植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