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红托竹荪高产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红托竹荪高产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红托竹荪室内栽培技术?
红托竹荪是一种适合室内栽培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相对简单。首先,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如稻草、木屑等。
然后,将培养基装入培养袋中,加入红托竹荪菌种,密封袋口。保持适宜的温度(20-25摄氏度)和湿度(80-90%),定期通风。大约30-40天后,红托竹荪就可以收获了。注意保持卫生,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同时,注意控制光照,避免直射阳光。室内栽培红托竹荪可以提供新鲜的食材,且栽培过程相对简便。
1. 是可行的。
2. 原因是红托竹荪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食用菌,它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在室内环境下进行栽培。
室内栽培可以有效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有利于红托竹荪的生长和发育。
3. 此外,室内栽培还可以避免外界环境的污染和病虫害的侵袭,提高红托竹荪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室内栽培技术还可以实现无季节限制,使得红托竹荪的生产可以全年进行,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1 红托竹荪栽培繁殖方式
红托竹荪为有性繁殖,从孢子萌发到孢子经过 11个时期的循环生活史,即孢子→单核菌丝→双核菌丝→菌索→原基→球形体→卵形期→破口期→伸长撒裙期→成型期→自溶期→孢子 。
2 栽培技术规程
结合安龙县芝隆竹荪发展有限公司对红托竹荪实际栽培的情况来看,为实现红托竹荪的高效栽培,在进行栽培的过程中主要应从栽培地选择、菌种培养、材料准备、栽种方法应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以优化。
2. 1 选择栽培地
红托竹荪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菌种培养、基质制备、接种、养护、采收等环节。
其中,基质的选择和制备是关键,常用的基质包括玉米秸秆、稻草、木屑等,需要进行消毒和调配。
接种时要注意卫生,避免杂菌的污染。
养护期间需要控制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以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
***收时要注意不损伤子实体,保持其完整性。
红托竹荪工厂化种植怎么样?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随着近年来红托竹荪的产业快速发展,工厂化制作菌包后覆土栽培成为红托竹荪的主要生产模式,目前国内红托竹荪栽培工艺的主要为使用圆柱形聚乙烯塑料容器通过手工或机械化设备灌装培养基料后经过常压100摄氏度灭菌48小时冷却制作撑菌棒转移到接种室后接种,转移至培养库培养100-120天后覆土栽培。该工艺自动化程度不高,与目前我国金针菇、真姬菇等工厂化栽培具有较大差距,其模式的缺点如下:
1、人工成本高,该生产模式通过机械装袋后,由于使用的是圆形包,后期的接种无法实现机器定位,只能***用人工接种,导致整个过程中人工成本较高。
2、能耗高,目前国内***用的圆柱形性塑料袋材为聚乙烯,其不耐高温,且通常***用100℃48小时灭菌能耗消耗大;
3、占用培养空间多,圆柱形菌棒多***用立棒在方形框中,菌棒摆满后中间有较多间隙,圆柱菌棒层架式培养,一般每个库房(6M*9M*6M)仅能放置2万个菌包。
4、培养周期长,***用圆柱形聚乙烯塑料袋作为生产菌棒容器,装料后只能在圆柱的上方接种(直径17cm,约226cm2),接种面积小,菌包发菌速度慢,通常情况接种后需要3-4个月才能长满。
5、后期栽培覆土量大,制约产业发展,***用聚乙烯塑料袋作为生产圆柱形菌棒,培养结束后,每个菌棒覆土量为8公斤,按照每个大棚约5000个菌棒计算,每个大棚需要用土量约为20吨,地区土壤***有限,用土量大严重影响产业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红托竹荪高产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红托竹荪高产种植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