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稻螺养殖致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稻螺养殖致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稻螺养殖的生态意义?
螺粪作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稻叶可以作为饵料,减少人为投放有机饵料。田螺可以捉虫子,减少药物投入,减少病虫害发生。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施用,提高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
稻螺共生提高土地利用率,形式一种良性的生态系统,突出生态效益。
怎么提高稻虾养殖的经济效益?
一是放养优质的虾苗是提高养虾成活率及高产的重要保证。在购苗种时,要择健壮活泼,体节细长,大小均匀,体表干净,肌肉充实,肠道饱满,对外界***反应灵敏,游泳时有明显的方向性,躯体透明度大,全身无病灶的虾苗,如有可能应进行病毒检测,确保不带***。同时***抗离水试验方法来鉴别优质虾苗。
二是适时放苗,***用塘口分散渐进淡化标粗技术。在各养殖池塘划出3%~5%的小水面积用塑料膜封闭,并调配成3‰~4‰低盐度水体,放入虾苗淡化,淡化密度为每平方米1200尾~1500尾,通过近半个月左右的逐步稀释淡化标粗养殖后,虾苗长至2厘米左右,逐渐放入池塘,进行养殖,池塘养殖密度为7万尾/亩左右。
三是水质的调控,首先要控制好水色,养殖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黄褐色,在养殖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调控达到这一理想水色。如瘦水池塘早期施放有机肥,追肥量视池塘水质透明度、pH值、水色等灵活掌握,每星期追肥一次。
养殖中由于残饵及虾的排泄物增多,导致水色变深,可***取适量换水或施用一定生石灰来控制水色。同时在虾池中施用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EM生物活性细菌、水可爽等,能及时降解进入水体中的有机物,如残饵等,减少耗氧,稳定池塘水色。
其次是池水pH值和溶氧量的调控,南美白对虾适宜的pH值为7.8~8.5,可通过定期生石灰来调节。通过开启增氧机来调节溶氧量,确保池水溶氧量在在5毫克/升以上,池塘底层溶氧量在3毫升/升以上。
四是科学投饵。生产中,一般投喂南美白对虾全价配合料,投饵量根据虾的大小、成活率、水质、天气等综合因素而定,养殖前中期(虾体长3厘米~8厘米),日投饵量为虾体重6%~8%,养殖后期(虾体长8厘米以上),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4%~5%。每天分两次投喂,投喂时期分别为7点、19点;晚间投喂量占日投饵总量的50%。投喂方法为沿池边均匀投喂。
五是加强病害的防治,在生产中坚持以预防为主,首先做好池塘水质调控,这是防治虾病的关键。其次做好水体消毒和杀虫,在6月和8月分别用二溴海因和阿维菌素进行杀菌和杀虫,能有效的控制了病害的发生。
六是加强管理,建立塘口档案。生产中养殖人员及时记录水温、投饵、用药和对虾的生长情况,收集有关技术数据和材料,建立养殖塘口档案,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
一、概况
“稻虾共作”模式是将普通稻田单一的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即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此生产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尾水污染。
二、技术要点
(一)地理条件
周围环境优美,道路通畅,水质清新无污染,水电配套,旱涝无忧。
(二)稻田改造
选择集中连片区,与周边普通农田水系隔开,稻田单块面积以20亩为宜,便于管理、投食和捕捞。沿稻田四周,开挖宽2m~3m,深0.6m~0.8m,坡比1:1.5以上的环沟,田沟占稻田面积10%~15%。进水口设置80目双层筛绢网布,排水口设置40目以上的密眼网罩。
(三)清野消毒
每亩用75kg生石灰化水或用10kg~15kg茶籽饼浸出液全池泼洒。
(四)施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稻螺养殖致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稻螺养殖致富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