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芪高产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黄芪高产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粉黄芪种植技术?
选择以禾谷类、薯类轮作周期要求三年以上的土地。前作收获后深翻30厘米,亩施腐熟优质有机肥2500–3000千克、配施化肥磷酸二铵20千克、尿素10千克、钾肥8千克。施肥时肥料全部用作基肥,***用深施方法一次性均匀施入土壤。
2、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高产、稳产的粉黄芪优良品种,健壮、无病虫感染、无机械损伤、表面光滑、苗子质地柔软是优质种苗的外观特征,种苗直径2–6毫米、苗长20厘米以上,百苗鲜重100–180克。
3、适期移栽、合理密植
移栽前将腐烂、发霉、苗体或外表有伤的种苗除去,淘汰分叉苗及俗称“***头”的病苗,保证幼苗根长20厘米以上。移栽时间3月中旬–4月上旬,移栽的时间越早越好。粉黄芪地上部较大,要求行距30厘米、株距10厘米、深度15厘米左右,种苗平摆于种沟为宜,亩保苗1.5–2万株为宜。
4、中耕除草
在粉黄芪成药期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在5月中旬进行浅锄;第二次在6月中旬进行,要求锄深锄透并为封垄打好基础;第三次在7月中旬进行,要求浅锄、细除。后期出现杂草应及时拔出并加强田间管理。
5、打顶疏花
一般在6月份摘顶或在开花期摘去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促使根部生长以利提高产量。
2到3年的黄芪一亩产多少斤?
黄芪一亩地可产一千八百斤左右,加工制成干品,按每五斤鲜品出两斤的干品计算,一亩地也可达到七百斤左右的高产。想达到黄芪的高产量需注意黄芪的习性:黄芪喜日照、凉爽的气候、耐旱但是不耐涝;它有较强的耐旱能力,日照充足且灌溉得当,会比预估亩产增加百分之五的产量。如果平均气温不能达到8℃,则亩产总量会大幅下降。
黄芪什么时候收获合适?
黄芪播后2~7年均可收获,在9~11月或早春萌芽前都可***挖,在气温较高,土质较差的地方,一般播后2年收获,若年限太长,根容易产生黑心或木质化严重。但在冷凉肥沃的山区腐殖质土上种6~7年的根仍然充实,而不木质化,挖时宜深刨,以防挖断根,或用机械把深层土抖松后把根拔出。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都提前收获,如蒙古黄芪在一些地方多***用育苗移栽,即育苗1年再移栽培育1年就挖收。膜荚黄芪在河北安国一带只种1年就收,质量较差。
根挖出后切下芦头,抖净泥土,晒至半干,再集中堆1~2天“发汗”再晒,直到晒干为止,剪去侧根及须根,扎成小捆,即成生黄芪。以身条干、粗长、质坚而绵、味甜、粉性足者为佳。如根形不好、短粗、叉根多的,可切片晒干。667米2产干货200~300千克,高产者可达400~500千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芪高产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芪高产种植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