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稻高产栽培有哪些重要管理技术推荐?
水稻栽培高产有哪些重要技术,当然我们不是科技人员。按照我们自己多年的土办法来概括!第一,显好肥沃的田块播种,为秧苗粗壮打好基础,这是最关键的。第二,肥水管理要适当搭配,肥料过多疯长易发病虫害也多,肥料施用过少影像产量。要做到看苗施肥,前期可重施后期少施,氮磷钾配合使用。施肥多少根据田的肥力掌握使用,田肥可少施田瘦则多施,其体每亩施多少肥也无定论,还是根据你当地土壤决定吧!各地土壤不一样施肥也不相同。第三,病虫害防止做到有虫打药,定期进行察看特别是钻心虫,危害最严重的。可到田里察看有枯叶枯芯,请立即打药以免造成伤害,做到以上几点保证能达到高产。
水稻高产不是因某一个方面的原因而表现出来,必须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而这些众多的因素就是我们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需要注重和加强管理的技术措施。
清江鹤认为水稻高产栽培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管理:
一,选用优良的水稻杂交组合是一切技术措施的基础。
种子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在品种上因地域的差异有籼稻,粳稻,籼糯稻,粳糯稻等品类之分。根据生育期的长短又有早稻,中稻,晚稻之分。
早熟品种无论如何都赶不上晚稻的产量和米味的口感。但是,有时往往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却又不得不种植早稻。
因此水稻品种的选择是要看种植模式,耕作制度,及目标市场需求来综合考虑的,尽可能地兼顾各种条件与因素,选择相互间协调紧密的品种。
二,优质壮秧的培育。
秧好一半苗。壮秧的培育也是一个关键环节。不过,现在的育秧技术比较多样化。各有的优势各有的缺点,在选择育苗时,要具体结合生产实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育苗模式。
水稻高产栽培管理说容易也非常容易,因为水稻等粮食作物不像其它工业产品,不开动机器就没有,还得时时刻刻的守着并观察着,以便机器或产品出故障,水稻则不需要这样,既便有也是自然灾害引起的,如洪水、冰雹、狂风等不可人为控制的原因。
但水稻种植想比别人增产很多又极难,可说基本做不到。像工业机器开动24小时的产品数量就比只开动机器8小时其产量多几倍,在农业上特别是粮食作物上是完全不可能的。能比别的种植户在同样品种、同样土壤条件下,亩产多产一至二百斤可说就是极点了。且这多产的一二百斤,如真将精力和成本都算上,其实与付出是不成比例的,这可能就是粮食种植很难赚钱的原因吧!因为粮食种植不像工业产品,如水稻别人投入500元能产1300斤,你投入既便是翻倍到1000元也只有可能比别人多产100~200斤。
1、按当地土壤、气候与环境选好水稻品种是保证水稻优质高产的首要条件。
水稻品种总的说是中稻比晚稻产量高,晚稻比早稻产量高,杂交稻又比常规稻产量高,普通品种比优质粮的产量又高,气候条件好的平原比高山阴冷的地方产量高,日照强的地方又比日照小的地方产量高。所以,我们在选种的时候就不能只顾产量,也将其它产量虽高但却与当地环境气候完全不合的品种引来种植。
想长期的保证水稻种植的优质高产肯定是多施有机肥更好,可毕竟如今的现实情况是:太多施用有机肥成本太高,不太符合最佳的投入与产出比。所以,我们在进行水稻种植的时候,还是应该以化肥为主,有机肥为辅。
再就是在施肥的时候,应根据水稻的各个生长时期来施用相应的肥料,水稻施肥总的特点是:前促、中控、后补。如水稻移栽后到分蘖的这段时间就得多施氮肥,且发现有分蘖不均匀的时候,还得在这小部分地方重施,以保证整个水稻田内的水稻平衡生长。而从抽穗至水稻成熟期则得多施磷钾肥,以保证水稻的产量。
3、好的控水管理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减小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关键。
水稻对水的消耗途径主要有叶面蒸发、田间蒸发和土壤渗透这三部分组成。其中叶面蔬发是水稻生长不可缺少的生理过程,是水稻吸水的原动力。
水稻控水管理总的规律是深~浅~深~浅。其中两深指的是水稻移栽后至水稻分蘖期;再就是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两浅是分完蘖后至孕穗期,这段时间又基本得配合晒田同时进行,以防分蘖太多、水稻生长太茂密以至造成减产多病等;再就是水稻抽穗期至成熟期也得进行浅水管理。
稻苗的栽培技术。
晒***一定要晒。每天翻动几次就可以了。晒两到三天,
谷种一定要选好***,不能有。碎种有虫粒选择粒大而又成熟的***。
催芽发芽齐不齐跟温度有关,发芽的最低温度为十摄氏度。最高温度为40至42℃。最适宜的温度有28到32℃。在32℃的条件下,***发芽最快最齐。所以***浸好用47到48℃的水过一下。而后保持32℃的恒温发芽。芽不要太长,以芽长1厘米达到露白,总体上整齐一致最佳,否则芽长易得恶苗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