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易县农产品电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易县农产品电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打通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
对于农村电商,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难点有二:一是观念,二是物流。
对于观念,其实相对来说还容易解决一些。现在老一辈的农村务农人群已经逐渐老去,主要劳动力是六十、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人,观念和思想虽然不说能够跟上时代潮流,但对于新生事物也不至于太过排斥。因此,农村电商这种互联网时代的新事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和实践后,逐步为人们接受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但最难以解决的其实是物流。我老家也是农村的,很多朋友都知道,农村人习惯每逢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到乡镇上进行集中交易,从早期七八十年代的以物易物,到后来的货币交易,已经形成了习惯。一旦农村电商推广,对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会产生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单件货物的时间成本非常高,物流公司不可能因为某件货物到乡下收货,农户不可能每一件货物都跑一趟集中收货点,或者农村电商代办点,这样就会产生极大的时效性问题。
所以,个人认为,在未来农村电商的发展中,一个中间代理层必然会加入农村电商产业链,通过统一收购某类物品,然后通过电商平台统一出售,甚至形成自己特有的品牌。以此来降低农村电商的物流和时间成本,提高竞争力。如果不走这一步,那些规模化种植和养殖的农场农庄将会挤掉那些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参与市场的机会。换句话说,通过中间代理形成类似合作社一样的组织形态,是农村电商的必由之路,除非规模化农场和农庄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否则这必不可少。
刚刚特意访问了一下阿里做村淘的一位朋友,他分享了几个在阿里做农村电商过程中的体验。
农村与城市有比较明显的不同,第一点就是基础设施较差,人员密集度相对较低,对于在城市中习惯的物流模式在农村中就行不大通;第二点就是一些乡镇人治的情况要大于法治,这个不只是在管理方面,在做生意的交流方面同样如此。
阿里的策略是建立大量的县级运营中心和村级服务站,以电商平台为基础,对农民消费者来说是“网货下乡”,对城市消费者来说是“农产品进城”,并招募一些当地的土著作为村淘合伙人,即选择村里地理位置好、店主学习能力强的小卖部作为合作伙伴,店主通过淘宝客的分佣体系获得提成。即将点布的较密集的同时充分开发出人的积极性,让农村中的商品以效率更高的形式销售出去。
农村电商实际上主要面临的问题不是买难,而是卖难。对于农村消费者来说,网购的学习成本已经大大降低,而且物流的布点实际上也并不是难事(看京东将冰箱送进贵州,西藏等地就知道了)。农村电商最难以打通的环节在于农产品的上行,农产品如何销售出去,关系到渠道,供应链等一系列环节,而这一点阿里是希望通过合伙人来打通的,从目前的效果看,并不是足够如人意。主要还是合伙人与平台的联动不够紧密,合伙人指望阿里能给予更多的支持,而阿里则指望合伙人自己进行渠道扩展和分销,这里就有一个效率上的巨大损失,所以也出现了一些合伙人对于阿里的控诉。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还是需要与网点进行联动,并***进行全渠道的扩展,仅仅依靠合伙人仍然不是互联网的做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易县农产品电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易县农产品电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