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白芦笋的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白芦笋的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白芦笋种植方法?
白芦笋是一种高档芦笋,其种植方法如下:
1. 选择适宜的芦笋种子: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无遗传疾病的芦笋***。
2. 种植季节:白芦笋的最佳种植季节为春季和秋季。春季一般在3月至4月,秋季一般在9月至11月。
3.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并进行充分的土壤消毒和施肥。
4. 种植方式:将芦笋***按行距50-60厘米,株距20-25厘米,在平整的地面上开深约10厘米的沟,将***均匀撒在沟内,然后用土覆盖***,镇压。
1、苗圃地选择
要集中选择通气良好且土层深厚的区域,排灌也要保证便捷化,一般会选取微酸性肥沃沙质作为种植土。值得一提的是,苗圃地选择要保证种植区域以前不是种植芦笋的田地。
种植人员要集中选择春季出笋早且夏季耐高温的抗病性强***进行推广种植,整株长势要健壮,确保嫩茎大小适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丰产性能好且品质优良。
芦笋最佳种植时间是在春季,也就是4-5月份的时候,秋季也可以种植,但秋季适合露天种植芦笋,种植芦笋应适时选留,养足母茎,分类管理,要彻底清园,清除病菌,还有重施秋肥,促茎旺发。
早春芦笋如何培育壮苗?有哪些管理技巧?
芦笋分为绿色和白色两种,因为不同的种植方式,有不同的颜色。绿色芦笋是生长在地面上,能得到足够的阳光照射,而白色芦笋是埋在土里生长的。因此绿色芦笋的香味十足、爽脆宜人,白芦笋的味道则细腻柔滑。
芦笋品种选择
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芦笋产量的高低及产品的质量,因此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尤为关键。由我国自行研制的芦笋国产一代杂交种鲁芦笋一号,植株生长旺盛,平均茎高两米左右,叶色深绿,笋条直,粗细均匀,品质优良。生长期一般在240天左右,适合我国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和栽培条件,是一个丰产、抗病、质优的国产芦笋新品种。
芦笋***皮厚坚硬,外有蜡质,吸水困难,播种前必须浸种催芽。先用凉水漂洗,漂去不成熟的瘪种和虫蛀种,然后用30-40℃的温水浸泡2-3天。待***吸足水分后,将水滤去,盛入盆中在20-25℃下进行催芽,为防止闷种,每天用清水淘洗一次,当***有10%左右出芽时即可播种。种植一亩白芦笋需***50克,育苗地20平方米;种植一亩绿芦笋需***75克,育苗地30平方米。
笋育苗有两种方式
一是露地育苗,二是塑料地膜育苗。露地育苗在2月下旬播种,地膜育苗的时间是3月上中旬,这里我们将主要为大家介绍塑料地膜苗技术。
育苗地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为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前茬是果桑或种过葱、蒜等作物的地块不宜作育苗地。同时还要具备水浇条件和便于排水。每亩施积肥3000-5000千克,将地深翻30厘米左右,与土混匀,拌成富含有机质的培养土,然后平整作畦,为了增加光照,抵御风寒,要东西作畦。畦长10-15米,宽1.2米,畦高0.2米,耙平畦面,准备播种。
先将畦面灌足底水,等水渗下去,地面自然塌实后,按株距、行距各10厘米的规格划上直线,将催好芽的***单粒点播在两条直线的交叉点上,然后将用细筛筛过的细土均匀地覆盖在畦面上,厚度为2-3厘米。
温度控制
为了提高地温,播种后立即覆盖地膜,用土把薄膜的四周压实。幼苗期要注意通风,地膜内的控制温度白天为25-30℃,夜间为15-18℃。笋苗出齐后,当地膜内温度超过32℃时,中午要揭开地膜两头,进行通风炼苗,并逐渐揭去薄膜。防止去膜过急因闪苗而遭受损失。当幼苗长出三根以上地上茎时,即可准备定植。
芦笋春、夏、秋、冬季田间管理技术
1.春季芦笋田间管理技术
春季芦笋停***后,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喷防消毒。长出的嫩茎要全部留养起来,任其生长,形成枝叶。等新母茎形成,每株留3?5支生长健壮的嫩茎作为母茎,之后在生长期间凡合格的嫩茎继续进行采收
。
2.夏季芦等田间管理技术
7月中旬,8月中旬芦笋对水肥需求量最大,芦笋全年施肥量的70%要在这个阶段追肥。
施氮、磷、钾复合肥和植物电子肥。8月下旬还要追一次秋发肥。施用复合肥和尿素等。
3.秋季芦笋田间管理技术
在秋季管理中,重点在于芦笋秋季发茎的保留,积累养分,这将为明年春季芦笋的高产奠定基础。
4.冬季芦等田间管理技术
你好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早春芦笋育苗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条件好的肥沃砂壤土田块做苗床。苗床须经冬翻、培肥后,于早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营养钵整齐排放在苗床上,做到钵与钵之间无空隙;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增温。播前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发芽率。播后盖1厘米厚的过筛细土,并在床面上平铺地膜,支拱棚覆膜保湿增温,夜间覆盖草帘及防雨膜,以防霜冻、雨雪。
在管理方面,我认为应该在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并喷施新高脂膜,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幼苗苗茁壮成长。苗高10厘米时,浇施腐熟稀人畜粪尿,以后每隔7-10天浇施1次。一般在5月上中旬,苗龄60天,株高30厘米,地上茎4-5条,贮藏根10条以上,茎粗0.60-0.70厘米,单株鲜重5克以上,即可定植。
早春芦笋育苗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条件好的肥沃砂壤土田块做苗床。苗床须经冬翻、培肥后,于早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营养钵整齐排放在苗床上,做到钵与钵之间无空隙;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增温。播前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发芽率。播后盖1厘米厚的过筛细土,并在床面上平铺地膜,支拱棚覆膜保湿增温,夜间覆盖草帘及防雨膜,以防霜冻、雨雪。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并喷施新高脂膜,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幼苗苗茁壮成长。苗高10厘米时,浇施腐熟稀人畜粪尿,以后每隔7-10天浇施1次。一般在5月上中旬,苗龄60天,株高30厘米,地上茎4-5条,贮藏根10条以上,茎粗0.60-0.70厘米,单株鲜重5克以上,即可定植。
苗期管理
芦笋新苗长到1米要剪头打顶,可以更好的促进发芽。
1.间苗 。齐苗展叶1周左右,每穴有2株苗时,应拔除1株。缺株穴应以间拔下的苗补植,或以预先准备的小苗补植。
2.分苗 。移植行分苗移植育苗的,一般都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播后注意保温、保湿,温度保持在20℃以上。发芽出苗后应注意通风换气,白天温度不能超过30℃,并经常浇水,以免土壤干燥。在展叶待分苗移植时,应控制水分。
3.中耕除草。 芦笋幼苗生长缓慢,而行距大,易滋生杂草,需经常中耕除草,防治病虫草害。
通过春季上述措施及肥水管理,达到芦笋壮苗的目的
芦笋想要培育壮苗,第一步就是选择优良品种,其次建立苗圃地进行育苗,芦笋最佳建圃期为6月份,育苗大约需要三个月。育苗后需起畦点播,株行距为16.5cm×16.5cm,移苗时选择10-20条根的中苗最适宜。
芦笋春、夏、秋、冬季田间管理技术
1.春季芦笋田间管理技术
春季芦笋停***后,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喷防消毒。长出的嫩茎要全部留养起来,任其生长,形成枝叶。等新母茎形成,每株留3?5支生长健壮的嫩茎作为母茎,之后在生长期间凡合格的嫩茎继续进行***收。
2.夏季芦等田间管理技术
7月中旬,8月中旬芦笋对水肥需求量最大,芦笋全年施肥量的70%要在这个阶段追肥。
施氮、磷、钾复合肥和植物电子肥。8月下旬还要追一次秋发肥。施用复合肥和尿素等。
3.秋季芦笋田间管理技术
在秋季管理中,重点在于芦笋秋季发茎的保留,积累养分,这将为明年春季芦笋的高产奠定基础。
4.冬季芦等田间管理技术
棒棒笋的栽培要点?
1/7
芦笋栽培一般要选择通风好,排水好,有保肥性的土壤或砂土。
2/7
每年4月初和中旬,种植芦笋的苗床需要充分的基肥。 播种前的***浸泡在25~30度的温水中2,3天。
3/7
芦笋通常在春天种植。 绿芦笋的行间为135~150厘米,白芦笋扩大到180厘米,株距为30厘米,种植沟宽40厘米,沟深25~30厘米。
4/7
芦笋需要像葱一样培土吗?
芦笋是需要起垄培土的,还需要松土。
因为:
1、土壤最肥沃的地方集中在地表20cm以上部分,起垄培土有利于养分的吸收。
2、芦笋适宜在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生长,经常培土翻松可持续保持适合的土壤状态。
3、芦笋怕涝,起垄培土可起到沥水的作用。
先开槽,后定植,再填土,但需提前在温室育苗。次年3~10月陆续***收,亩产量300~400㎏,单价每公斤20~24元(优品)、8~16元/㎏(次品)。芦笋是多年生作物,一经定植,土地即无法再全面耕翻。因此,在定植前结合深耕整地,亩施有机肥3-4方,复合肥100斤。耕后耙平,搞好田间灌排工程,纹线开挖定植沟。绿芦笋行距1.2-1.6米,白芦笋行距1.8--2.0、沟宽40-50厘米,深30-40厘米。移栽前沟内亩施复合肥100斤,饼肥80斤,有机肥2-3方。均匀施入沟内并与回填土壤混合均匀。移栽时定植沟离地面10-15厘米为宜。每20-25厘米定植一株,亩栽1500-2000穴。做到边起苗边分级,栽植、浇水、覆土等作业一次完成。大壮苗每穴栽一株,弱小苗每穴栽两株,壮弱苗分开定植。定植时要定向栽植,即地下茎着生鳞芽的一端要顺沟朝同一方向,排成一条直线,便于以后培土***笋。幼苗成活新茎上出后,要分期逐步填平定植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芦笋的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白芦笋的种植技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