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种植管理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种植管理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蒜种植及管理技术?
大蒜种植管理技术:一、精选蒜种。为了保证大蒜种子质量,在选种时选择个头大,蒜底平,蒜瓣分体明显且致密,皮厚耐运输的蒜种。破瓣时,要剔除病变、虫蛀、刀伤的种瓣,并已通过休眠的蒜瓣作为蒜种。
二、***处理。100kg蒜种用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浸种6h,然后用50%多菌灵500g粉剂拌种,能提前出苗、防病,可以使其提早成熟,增加产量。
三、做好整地施肥工作。(一)选择有机质含量高,透气性好,保水保肥性能强排灌方便,肥沃疏松的土壤中栽培。(二)根据大蒜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一般每年生产100kg蒜头需吸收纯氮1.42kg、纯磷0.44kg、纯钾0.99kg的比例计算施肥量。
四、适期播种。因大蒜长到5~6片叶是越冬最佳状态,此时植株抗寒能力最强。因此大蒜栽培适播期应在10月中旬即可,若不地膜覆盖,要提前5~7d播种,大致9月25日至10月15日,播种越晚影响产量越严重春播蒜易在春分前5~7d播种,这样可降低大蒜独头率。
五、田间管理。化学除草,用24%的果尔乳油或48%拉素乳油或50%杀草丹乳油,在大蒜播种后或幼苗1叶1心前喷施均有较好效果。***薹后18天即可收。
整地:以肥沃、松软、排水优良的砂质土壤为好,避免连茬。
播种:作蒜头种植的以九月上旬至十月上旬播种为宜,最迟不超过十月中旬,作青蒜种植的以八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施肥:合理施基肥、苗肥、腊肥、抽薹肥及叶面喷肥。
管理:齐苗后用竹片移苗、定苗。
防治病虫:主要防疫病、咖啡豆象。
采收: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
水稻栽培和管理技术都有哪些?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前几天袁隆平爷爷为首的试验田年亩产达到3000斤的消息广为人知。在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中, 品种选择是一项,土壤耕种是一项,水肥管理则是很重要的一项。俗话说“有粮无粮在于水,粮多粮少在于肥”,这里所说的水肥讲究是水肥合理才能有助于高产增收。
昆仑生物主做叶面肥,冲施肥,关于水稻高产的水肥管理建议:
增施有机肥,进行秸秆还田或种植绿肥;控制氮肥总量,将氮肥重心后移,适当降低基肥和分蘖肥的氮肥比例,以减少前期无效分蘖和防止后期脱肥;适当增施钾肥,提倡基肥、追肥分施。通过合理施用氮、钾、硅肥和合理密植、水层管理等综合措施,防治水稻倒伏和提高抗病能力。
在后期追肥中,可以施用昆仑风防病增产套餐进行氮磷钾的追肥和使用, 如果水稻出现下位老叶叶尖及前端边缘褐变或枯焦,同时出现褐色斑点的情况,一般考虑钾元素严重缺失的情况,快速高效补钾,可以随挑战王喷施黑金晶矿物黄腐酸钾进行钾肥的补充。
K离子能促进水稻对光能的利用和同化,不断地增加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强“源”的生产力,K离子能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如运至水稻子粒中,在淀粉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淀粉,增加“库”的贮存。所以水稻追施肥,根据情况酌情增加钾肥的追施很有必要。
水稻栽培的管理技术在不同的地区有一定的差别,下边我就以黑龙江农垦系统总结出的一套水稻栽培技术规程来谈一下这个看法。由于黑龙江农垦系统所在地区的独特气候特点,在种植技术、种植规程方面比其他的地区要细致许多。否则的话,很容易因为管理不到位、技术不到位而造成产量和品质上的损失。因此,黑龙江农垦系统根据所在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水稻种植技术规程。
1、集中浸种催芽技术。集中浸种催芽技术是黑龙江农垦地区首先***取的集中化、统一化管理的水稻浸种催芽技术,出芽质量好、芽齐、芽势好。总得来讲,集中浸种催芽技术的投入较大、需要一些懂技术的人进行管理,定期的更换温度恒定的浸种水,定期的排水、晾种,定期的更换上下部的***,在破胸、催芽的关键阶段24小时执勤观察***的出芽情况。
与个人的小户型浸种催芽来讲,集中浸种催芽技术的催芽质量更好。重要的是,浸种催芽的因为破胸、催芽阶段的高温造成的芽种霉变的几率大幅降低。较为理想的芽势、出芽质量也对后期的水稻播种、育秧工作打下基础。2、旱育壮秧技术。旱育,说的就是高台育秧,减少棚间沟积水对秧苗根系的影响。由于黑龙江农垦地区的有效积温低、平均气温低、需要依靠一定的移栽密度才能获得较为稳定的产量。而且,由于机械化移栽的需求,对秧苗根系的生长量也有一定的需求。所以,探索了旱育壮秧技术。旱育壮秧技术不仅仅是旱育、还包括稀播、通风、调酸、防病等技术。
2.1旱育。使用挖掘机在平地起超过地面20厘米以上的高台,两侧有边沟。减少地面积水、雪水融化、降水对大棚育秧的影响。2.2稀播。所谓的稀播,就是控制播种量。一般来说,360平方米的大棚播种量控制在560-640斤/棚,避免播量过大出现的秧苗徒长、叶片霉烂、“牛毛秧”、以及降低立枯病的发病率。从而达到壮秧的目的。2.3通风。通风是水稻大棚育秧过程中对棚内水分、温度的一个重要调控措施。通过保持一定的通风量,降低棚内的温度、苗床的湿度、排除棚内的湿度,对于控制秧苗的徒长、防治立枯病、培育壮秧有着重要的作用。2.4调酸。调酸是大棚育秧期间防治立枯病的重要措施。
而且,调酸在育秧季中需要进行2次左右的作业。首先是配置苗床土期间需要调酸,其次是在秧苗的离乳期期间也需要调节苗床的PH值至4.5-5.5的区间,以此来降低立枯病的发生几率。2.5防病。苗床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绵腐病和青枯病。前两者的病害可以通过通风、调酸、喷施杀菌剂进行防治。但是,青枯病只能通过通风、调节苗床水分和温度的方式来防治。3、壮秧标准。黑龙江农垦系统的水稻移栽是移栽3.5-4叶龄的机插中苗、壮苗。如何判断是否是壮苗,就要依靠“33118”的原则来判断,既出苗高度3mm、第一叶鞘高3cm、两个叶间距1cm、第3叶叶长8cm,整株高度13cm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1589”的地下部指标,地下部“1”是指***根一条,“5”是指鞘叶节根是五条,“8”是指不完全叶节根是八条,“9”是指第一叶节的根是九条。但是从常规的农业生产来看,很少有3.5叶的秧苗根系可以达到上述的指标。4、间歇灌溉技术。也可以称为“节水控制灌溉技术”,一方面为了节省灌溉用水,一方面为了促进根系的生长、减轻氮肥过量的影响、促进生殖生长的转化、控孽和控旺以及提高有机物的积累。通常情况下,间歇灌溉技术主要是在水稻的分蘖盛期以及末期进行,通过1-2次的人为调控田间水分、人为创造田面干旱的环境改善水稻的生长。
经过试验测算,使用间歇灌溉技术的稻田,每亩地可以节省灌溉用水40-70方/亩。5、健身防病技术。这是黑龙江农垦特有的水稻管理技术之一,通过农用植保飞机,在水稻的稻瘟病高发期进行稻瘟病的防治,同时搭配一定的叶面肥来改善水稻的生长。通常情况下,一个架次的农用植保飞机可以作业1000-1500亩稻田,作业效率高、雾化效果好、防病效果好。由于农用植保飞机的作业成本较高,需要足够的场地起飞和降落。所以,健身防病技术在黑龙江农垦是个较为特殊的存在。但是,随着植保无人机的盛行,地方农村也可以***取这种作业效率高、防病效果好的新型病害防治方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种植管理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种植管理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