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方太子参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南方太子参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太子参种植技术与效益?
太子参喜温暖湿润气候,喜肥,怕涝,耐寒,怕旱,在疏松且含有丰富腐殖质砂质壤土中生长较好。根系分布浅,具有低温发芽、生根和越冬的特性,用根繁殖,10月下旬至封冻前栽种,翌年7--8月收获,一般亩产200公斤(抗毒一号杂交太子参在山东曾有过280公斤的产量记录)。
1、播种:白鲜皮种子采收后晾晒5~7天,放在阴凉通风处贮存,10月上旬至11月初,进行秋季播种,如果不能秋播,将***放在室外进行低温冷冻,翌春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秋季播种出苗早、苗齐。播种时搂平床面,按行距12~15厘米开沟,沟深4~5厘米,踩好底格,将***同细沙一起播到沟内,盖土3~4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10~15克。盖土后床面稍加镇压,有条件的床面盖一层稻草保湿,有利出苗。
2、移栽:白鲜皮幼苗生长1~2年,在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移栽。将苗床内幼苗全部挖出,按大小分类,分别栽植,行距25~30厘米,株距20~25厘米,根据幼苗根系长短开沟或挖穴,顶芽朝上放在沟穴内,使苗根舒展开。盖土要过顶芽4~5厘米,盖后踩实,干旱时栽后要浇透水。
田间管理
1、育苗田:白鲜皮育苗田出苗时应逐次将床面的覆盖物除去,生长期内要经常除草松土,雨季应做好田间排水。2年生苗在生长盛期适当追施氮磷肥,也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肥。秋季地上部分枯萎之后,除去残存茎叶,向床面盖土2~3厘米,以利幼苗越冬。
2、移栽田:白鲜皮移栽田经常松土除草,每次除草后要向茎基部培土,防止幼根露出地表。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做好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烂根,同时增施磷钾肥。不******的植株在孕蕾初期剪去花蕾,以利根部生长。秋季枯萎后,及时割去茎叶,床面盖土或盖一层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俗称施“盖头粪”,利于根部越冬和翌年植株生长。
太子参种植周期是多久?
太子参,石竹科***繁缕属植物,原名孩儿参或童参,因其块根功效若人参之补益,特别适用于儿童,小儿夏季虚弱之症(***不退,肺虚咳嗽,心悸)和小儿病体虚弱之自汗,盗汗等症。效果显著,后来都称太子参了。
太子参习性
喜气候温湿环境,怕高温。气温过30度进入夏休眠,比较耐寒,种植土壤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
繁殖,***用***或块根繁殖
1,***繁殖,5至6月当果实成熟前,连果柄剪得,置室内阴干,脱粒,立即进行混砂湿藏(不湿藏一般不发芽)。将1份***与3份清洁河沙混拌,砂湿以60%为度,装木箱内摊平,再面盖一层细砂,置室内至秋播或来年春播。
春播于2月下旬,秋播9月下旬,在整好苗床上,按行距20厘米横沟条播。将催芽种籽拌草木灰均匀播入沟内,覆细土,以不见***即可,上盖杂草,浇一次透水,保湿,保温。苗出揭去盖草,加强苗床管理,苗长3对真叶时进行移栽。
2,块根繁殖
购得种块或自行留种,7月挖取块根,选择顶芽完整,无病虫害块根,稍晾干,与3倍干湿适中河沙混合,置于室内通风干燥处。10月下旬,霜降前取出贮藏种栽。栽时芽头朝同一方向,覆土压实,浇一次透水,上盖杂草保湿,温。一般栽入一个母参能产生10个仔参。
因有***繁殖和块根繁殖,又有春播秋播,和块根秋栽无法回答你每年收获问题(太多)
***收,7月初大部分植株枯黄倒苗后,除留种地外,立即***挖。延迟不收,遇雨水时易造成腐烂。收时先除茎叶,后挖块根,用清水洗净,搓去须根,摊上晒场,晒干即成商品。
太子参,属于一种中草药,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川和辽宁等等,常见于800~2700米的山谷林下阴湿处,具有滋补功效,比如健胃消食、益气生津。同时,对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等具有显著效果。下面,对于太子参的种植知识以及市场行情分析,如下:
太子参种植周期
太子参每年的10月下旬可以种植,到第二年的7-8月份就可以收获了。也就是说种植周期大约10个月左右。另外,太子参价格高,产量也可以,所以是比较有种植前景的。下面,分享一下太子参每亩收益能够有多少?
太子参每亩收益
太子参一亩能够1000斤左右的鲜品,晒干之后,估计有300斤左右干货。而目前的市场价格在90元/斤左右。一亩的收益大约为:300x90=27000元。
而一亩的太子参,大约需要9000元左右的投入,包括人工杂草种植费用、收货时候还需要雇人来挖收需要人工肥等。
利润:27000-9000=18000元。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有关于《太子参种植周期是多久?每年都可以收?每亩收益大概是多少?》问题看法,大家觉得怎么样?如果有不同意见或者对本人观点有疑问的,欢迎评论指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方太子参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方太子参种植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